近两年来,印度电影在中国甚是流行,从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到萨尔曼·汗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它们总是将一个融合了宗教信仰、种族冲突、男女平等与社会教育等现实社会问题的印度呈现出来,伴随着略显浮夸的舞蹈和五颜六色的欢快气氛,再用一个个细节与特写极细腻地将印度的主旋律意识形态娓娓道来。
这部《厕所英雄》也毫不例外,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探讨了印度农村家庭普遍没有厕所,妇女必须在野外如厕的现象。讲述了女主角担任教师,嫁给男主角后,发现家中没有厕所,和男主角“闹离婚”,还来了一场革命的故事。
影片总长150分钟,前50分钟基本都为男女主角的背景与相遇相知做铺垫,从令人诧异与质疑的片名看来,这个铺垫漫长的让人觉得乏味无聊。真正扣人心弦的好戏是从男女主角结婚开始的,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女主贾耶与成长与迷信传统家庭的男主凯沙夫,这一对看似“水火不容”的两个人因为爱情走到一起,也正是在追求纯粹爱情的过程中,前者提出了“没有厕所就离婚”,而后者愿为妻子建一个厕所而对抗全世界。
在虔诚的印度教徒心中,厕所是不洁之物,在家里如厕甚至会触犯到神灵,所以在很多传统印度家庭中,是不允许修建厕所的。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的统计,印度有近一半的人口没有基本的厕所措施,只能在露天场所排便,这对被传统巨轮碾压与摧残下的印度妇女如同噩梦,可更令人痛心的是她们竟组织起了“妇女尿壶协会”,甚至企图将执意修建厕所的贾耶冠以“荡妇”的骂名。
作为同是文明古国的中国,印度社会面对的问题我们又何尝不曾经历?在中国社会近现代化的过程中,那些因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而带来的升腾与陨落,落寞与崛起,什么是封建糟粕?什么又是传统精粹?什么该彻底地毁灭剔除?什么又该辩证地继承发扬?中国人在历史文化与科学技术上面对过太多的拷问,经历了太多的曲折,此时此刻让人无比的感同身受!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有着众多包罗万象的表述和阐释,但唯一让我比较信服和认同的大致是这样:它是根植于一个民族的,内化于心就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认同,外化于形就是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从古至今,人们为了捍卫传统文化而进行的斗争与牺牲从未间断,政权的更迭,国家的覆亡,只要文化之火不熄,总可形成燎原之势而代代相传。
孔子有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子尊王攘夷,以衣冠正华夏。晋之永嘉之乱,唐之安史之乱,明之靖难之役,三者造成的中原板荡而引起的大规模移民,这种文化的迁移与继承常被称为“衣冠南渡”,可见,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就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衣冠穿着,行为习惯。这就是传统文化底线受到践踏时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然而,在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中,即使是糟粕也有着顽强生命力,从来不乏忠贞的捍卫者。当你想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恶习的时候,要抵抗的不仅仅是它背后的传统与文化,所有和这种恶习产生交集的其他恶习的传统与文化都将现身阻挠。
宗教信仰、殖民历史、种姓制度、男权主义在这个匪人所思的问题上盆根错节,相互渗透,最终造成道德与价值观畸形,女性最为最大的受害者,居然认为妥协是一种传统美德,她们已经失去了反抗意识,甚至为了丈夫颜面而为虎作伥。如电影中震人发聩的一句:“女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她们自己!”
影片中的女主角不禁让我联想起了《白鹿原》里白嘉轩之女白灵,从小与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数作斗争,从不裹脚开始,到进城读书,到与鹿兆鹏自由恋爱,在父亲的逼迫中离家出走,白灵可谓超越了自己,但不幸的是她依然是社会转型的牺牲品,最终得不到家人的理解。
现实社会中,因为代际、地域、人文与经济发达程度的种种差异,导致在传统问题上的争端与矛盾比比皆是,以婚礼为例,诗经《国风·召南》曾这样描述一对相爱的男女,“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在“思无邪”的真爱面前,一个猎人最好的定情信物就是以白茅草包裹着的一只小鹿,反而在婚姻自由的时代,多少人又被传统习俗、地域文化与形式主义甚至旁人冷暖的态度所累。
在传统文化面前,人是该有反叛精神的,这种反叛不是一种大逆不道,也不是不忠不孝,反叛的目的该是否定之否定的认同,该是有态度的取舍,有批判的继承,相反,顺从与妥协才是放纵、堕落和自身毁灭的开始。
也许,只有爱可以让人不屈服,不妥协,可以超越宗教,超越习俗,超越偏见,可以顽强地抵抗传统文化糟粕。以爱之名,向全世界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