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香菱学诗》,想了很多,还特意去看了蒋勋老师对《红楼梦》的一些解读,越看越觉得可以挖掘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这个课是自读课文,不能讲太多,也不能挖掘得太深,面面俱到。再加上马上要考试了,课程比较紧张,所以还是决定去繁就简地上这个课文。
思来想去,我感觉本文可以用写作型文本来上。因为要分析人物形象并不难,无非就是找出人物描写,这些人物描写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如果反过来,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这样总结出方法,用总结的方法描写一个人物片段。孩子们的收获可能还会大一些。曹雪芹写香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写“痴”。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体现香菱学诗的“痴”。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就是这次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把写作型定位为:正侧面结合写一个人,丰富人物形象。
孩子们都知道《红楼梦》是四大名著,可是看过的不多,因此先介绍一下《红楼梦》。接着介绍一下香菱进贾府的背景以及香菱的身世和遭遇。
接着理顺一下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们概括香菱学诗事件。用起因、经过、结果的模式。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香菱住进贾府,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香菱谈自己的读诗感受并且三次苦心作诗,终于作出了好诗。
蒋勋老师说:“好的小说和不好的小说的差别在于,不好的小说通常会很急切地把故事告知读者,而好的小说真正要给读者的,很可能并不在于故事本身,他要借着故事传达很多的人生现象,所以细节越多的小说越耐读,而且可以反复读。”
同理,你要写出好的文章也是一样的,一点要注重细节。我们现在写的都是记叙文。那么记叙文成功之处不在于故事有多么的曲折,而在于细节的刻画是否成功。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向曹雪芹学细节描写。
找一找,你觉得写香菱学诗时候的哪些细节是值得我们反复读的?
先聚焦到香菱的学诗和写诗上。精准定位到自然段,让学生把香菱读诗和几次写诗的描写找出来,然后板书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分类,引导孩子们发现描写是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总结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对应的方法,其实是我们上一次作文讲评课总结过的,只是有一些侧重的不同。上一次总结的是《背影》中描写背影的片段:人物描写显细节,衣着身形别放过, 动作描写添神采,侧面描写来增辉。 这一次侧重点有所不同,侧重在神态和动作描写,侧面描写的篇幅也增加了很多。所以可以总结为:人物描写显细节,动作神态要传神;要想人物更丰满,侧面描写不可缺。
香菱读诗:(第4自然段)正面描写的地方很多,如:读诗时“香菱回到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这是正面。侧面——“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这一段的描写可算是略写了。没有具体写出香菱读诗时候的神态、动作等等。
第一次写诗(第十自然段):正面——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侧面——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第二次写诗(12、13自然段):
正面——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侧面——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第三次作诗(16、18自然段):
侧面——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才好。”
正面——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这四次对香菱的描写中,正面描写有详有略,在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后,还要给学生一个抓手,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模仿。比如,正面描写的时候,侧重在神态和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时,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对香菱学诗的过程有一个递进式的评价。香菱第一次作诗的时候,宝钗笑她“呆头呆脑”“呆子”;第二次作诗,宝钗说她“要疯了”;第三次作诗,说她“可真是诗了”。“呆”、“疯”“魔”说明香菱在作诗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入迷,一次比一次着魔。总结完之后,给学生一个练习的小片段。可以写一写身边的某个人,对某一样事物的痴迷程度。借鉴曹雪芹的写法,运用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写完之后回归到人物分析上来,通过曹雪芹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出香菱是个怎样的人呢?这时学生很容易就会总结出香菱是个:热爱诗歌、有悟性,很聪明的人。她还是一个刻苦学习、求学执着的人,她勇于实践,勇于接受失败,最终获得了成功。
最后升华,你认为香菱学诗事件中,什么给你的启发最大?让孩子们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