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这么一句话:“养个孩子没那么难,有你们吃的就给他一口,不知不觉就长大了。”
在此之前我也有同样的想法,小孩子嘛,条件好就好带,条件差差带,怎么不能长大!当看到一些事情之后,觉得这个思想是极其错误的。
01
女儿有个小同学经常来家玩,一待就是一天。有天傍晚她跑过来问女儿能不能晚上住你家?女儿告诉我时我吃惊了一下,问她爸爸妈妈呢?
小同学说,爸爸打牌几天没回家了,妈妈在理发店做头发,要和阿姨们去玩。
阿姨,我能不能住你家一晚?
看着孩子的眼神,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要求给孩子妈妈通个电话,可拨了几遍也无人接听。
平时也隐约听女儿提过,同学的爸爸爱赌博,妈妈在KTV上班夜间的工作。结合这件事情,再看看小同学的装扮,袒肩露背,花里胡哨的帽子。心疼孩子在家都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保护好孩子”真心觉得这是为人父母最基本感的责任。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我们不仅仅只是去喂养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并能端正自我。
听女儿说,后来这位同学换了很多所学校,都因逃学、跟社会青年来往而被退学,最后去了郊区私立学校。
木村久一说:“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而不是生下来,给口饭就万事大吉。
02
最近的一部热播剧《都挺好》,苏家的两个孩子总是苦大仇深的对峙?苏明成的幸福生活也因苏母的去世而瞬间崩塌。
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苏大强做出来的,待把镜头切换到他们小时候父母的态度,就会恍然大悟。
苏父软弱无能,苏母重男轻女,对苏明成宠爱有加,对苏明玉漠不关心,不愿付出。苏明成依仗这点,在妹妹面前专横跋扈、蛮不讲理。
苏明成就是人们所说的那种被惯坏的熊孩子,任性而暴躁。能对母亲甜言蜜语,完全是母亲能无限满足他;在他眼里别人都该迁就他,他做什么事都不足为过。从小就养成了惰性思想,没有积极性和责任感。
这个家里只有苏明玉敢怼他,不把他放在眼里。所以苏明成特别憎狠苏明玉,根深蒂固的狠,才导致后来他能下狠手把自己的亲妹妹打到骨裂住院。
苏明玉曾多次声嘶力竭:“你嫌弃我是女孩,为什么要生我?”
既然有了一个新生命,就得对其负责,要倾出所有的热情去爱她、照顾她,她不是附属品,任你摆放。
如果苏家对每个孩子都能散发温暖,而不是厚此薄彼,苏明玉得到了宠爱,苏明成也受到了锻练,他们的人性怎会如此失调?
03
上周同闺蜜野外游玩,我们聊到二胎的问题,闺蜜说,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在劝她要二胎,理由是她条件好。这个所谓的“条件”就是婆婆,那个可以帮忙带孩子的人身体硬朗。
闺蜜说,她不是嫌弃婆婆,主要是老公一年到头也赚不到钱,还不顾家,生二胎也是她带,她不上班孩子吃奶粉钱都困难。大宝是婆婆带大的,性格很不合群,动不动就生气、哭闹、动手打人,她现在把精力都花在了大宝身上,实在不敢再生二胎。
我能理解闺蜜的苦衷,自己都生活的兵荒马乱,力不从心,不能对孩子不负责任。如果有个坚强的后盾支持她,相信闺蜜会自信、轻松备孕。
身为父母,要孩子前得有稳定的经济和稳定的感情,才能够轻松、愉悦的备孕,怀孕,生产。这其中需要牺牲太多,包括精力和耐心。
04
心理学家约翰•华生说:“父母改变的程度越高,则孩子改变的程度也越高了。”
《三字经》里有句话:“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煞费苦心,曾三次搬家。当搬近学堂时,而孟子要求上学读书。孟母知道,这才是最理想的地方。
可见孟母对教育的重视,对孟子的影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原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来影响孩子,足以说明孟母的见识和思想是高于旁人的。
孟子成为“亚圣”跟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接触好的环境和朋友会让一个人受到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反之,关乎品行,也可能关乎事业的成败。环境,能铸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父母的状态和成长环境直接可以看出孩子的品质、积极性及谈吐举止。
生Baby前一定得有足够的准备,迎接他的到来,家长能以身作则、以自身为榜样来引导和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