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长社群和校长社群的构想,有一年多了。
严格意义来说,我在社群领域是老司机,回想自己近十年参与的社群,也创办了几个社群,当时还没有移动互联网,但是核心就是现在的社群。
我对社群的理解,跟现在大多数的社群营销不同,我觉得社群的价值,更多的是快乐而有效,而不是营销。
我见过最牛的两个社群,一个是小米,另外一个是文华大系统。小米社区没有参与,《参与感》认真度过,佩服。文华大系统的培训参加过,当时社会上还没太有社群的概念,其实就是玩的企业家社群,非常厉害。
自己算是后知后觉型的,直到近两年才发现,自己玩了十年的社群,有的深度参与,有的没有真正投入过。只要认真参与的,都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快乐和改变。
一.大学武协
上大学的第一天,就去寻找自己向往的组织,大学武术协会。
在里面遇到一群热爱武术的小伙伴,结果大多数人都是瞎喜欢,并没有基础,在这里面找到了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有教练有学长,还有一大批不如自己的小朋友。
每天早晨一起练武,真的是很快乐,那段时光,至今难忘。
二.脑域100%精英俱乐部
大学阶段,一群爱学习、爱演讲、爱折腾的同学聚集的社群。
当时我是二把手,后来创始人毕业了,我就变成一把手,并在八个学校开办了分社。
每个周,都在各个学校里面组织活动,瞎折腾很快乐,那段时光也很怀念。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当时的很多朋友到现在依然关系密切,比大学同班同学的关系还要密切。
三.博迩精英俱乐部
我在十年前做的大学生培训,创办了一个博尔迩精英俱乐部,每周都有课程,有的时候是有集体的活动,课程给价值,活动给链接,线下的链接比课程更有价值。
当时上课的学生有几千人,参加线下活动比较多的,只有两期的学员,那两期的学员,有一半到现在跟我的关系都很好。
其实当时讲的东西他们基本都忘了,但是那种感觉,以及我们之间的链接都还在,现在他们在工作岗位中有问题的时候,很多还会跟我请教,有需要培训的时候,很多还会请请我去他们公司讲课,我们之间的感情和链接,还保留在那个阶段的美好和信任。
四.背包族户外运动俱乐部
当年风靡南京的西祠胡同,我深度参与的背包族社群,每天都会跟帖或发帖,每周都会参加一到两次线下活动,群里有一有感情链接的好朋友,我在里面也算小的关键节点。
在玩背包族的那几年,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快乐,而且让我热爱上了登山运动。
五.朝夕100天早起打卡
每天坚持打卡,坚持一百天,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其实我已经在两个软件里玩过,一个是朝夕,一个是助理来也,坚持了一百天,用处有一些,但并没有真的养成新习惯。
事实证明成人改变习惯真的很难,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影响并不大。
六.出书训练营
出书训练营,是自己有了强烈的想法才参与的。老师的专业水平很高,社友的参与度也很高,运营水平一般,这一点遗憾。
我在近一个多月没有认真去参与过,一是因为自己的事情忙碌,二是因为有了一两次放松之后,组织没有及时跟上提醒,互动性不强,缺乏趣味性和社交性,自己在后半期,基本就是在糊弄,可惜了。
七.社群掌门人训练营
社群掌门人训练营,是因为自己想融入这个群体而参加的培训。老师讲的知识同样很专业,但是跟书上写的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知识能有多大的差别呢?
班级助理和组长的作用真的非常重要,最近参加的几个社群,明显的有感觉。社群的热度,除了内容的干货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与参与感。
互联网时代知识大爆炸,让知识变得不值钱,满大街都是干货,去年我报名了七八个平台的知识付费,到后期压根就没有时间看,更不要说那些免费的各种公众号、app、朋友圈推送。
这个社群的参与感稍微好一点,会有各地的线下活动以及线上的翻转课,让社群门转被动为主动。
五月,马上要开始我的家长社群,同时会开三个主题社群:一分钟家庭教练、爸妈不吼孩子不闹、亲子快乐时光,三次家庭教育社群实验。
六月,会讲四堂社区翻转课,把自己所学、所体验过的讲出来,这个过程帮助最大的依然是自己。
七月,开始讲行知校长汇的发布会,依据三赢的法则,建立千人校长汇,一千个行知家长汇,影响百万家庭。
把爱带回家,把爱传出去。
出书训练营 第71天 邢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