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个暑假,宝贝就要入园了。爸爸妈妈们开始做准备了吗?
书包、水壶、毛巾……某通快递在运中!√
吃饭——自理!穿衣服——自理!上厕所——自理!√
早上基本上不会赖床,晚上也基本上不会熬夜!√
看起来都准备好了,宝宝的生活习惯都逐渐调整成为“幼儿园模式”了,一切都大功告成,就等着宝宝上幼儿园了。
但这样真的准备好了吗?
No!
案例一
小番茄的妈妈最近有点烦恼,因为在老师的描述中,小番茄在学校的表现实在有点令人吃惊——她总是闷闷的,不去和小朋友玩,也不参加集体活动,每天闷闷地待在角落里自己玩玩具。“可是小番茄原来不是这样啊,她原来很开朗,经常把我们一家人逗乐……还喜欢跟着光盘跳舞……而且放学后她也会一下子扑过来,一点都看不出不开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案例二
童童妈妈最近总是被老师留下来单独谈话,因为童童在幼儿园经常打人——他一高兴起来就要拍打别的小朋友,可偏偏他力气比较大,总把小朋友拍哭。童童妈妈非常苦恼:“他在家就这样,说过好几次了,不能打人,没用;威逼利诱什么招都使过,都没用……”现在大家都躲着童童走,一些家长甚至在童童背后指指点点。童童在幼儿园越来越孤单,没有朋友,也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交往。
这两个孩子看起来性格不同,一个内向,一个外向;一个安静,一个好动……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孩子的许多被认为“无师自通”的能力其实都要家长来教——社交能力就是如此,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培养方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宝贝不想社交、不会社交,从近处说,很容易被讨厌、忽视,甚至欺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长远来看,也有可能因为“人缘不好”而丧失机会,对宝贝今后的人生发展极为不利。
听起来后果非常严重,但现在准备一点都不算晚。歪歪兔育儿老师这就为您支几招:
第一招:通过游戏教宝贝一些简单的社交方法
游戏在幼儿阶段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长和宝宝可以在家中模拟宝宝可能遇见的各种场景,如打招呼、再见、不小心碰到别人、一起玩玩具、买东西、借与还、表达情绪等,让宝贝逐渐学会正确应对。
此外,童话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歪歪兔社会交往系列图画书》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乖乖羊刚搬到布丁镇,她常常觉得孤单,于是她给愿望仙女谢了一封信,请求她送给自己几个朋友。但愿望仙女只送给了乖乖羊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找朋友的秘方……
第二招:没事别宅在家,尽情地去玩吧!
家长在宝宝1岁以后,可以多带宝宝出门去玩,从楼下的小花园,到商场里的游乐场所,宝宝都可以尽情地去玩。千万别怕宝宝被其他小朋友抓、挠、踢,因为宝宝的康复能力要比成年人强。多出门玩几次,宝贝可以很快适应有许多陌生小朋友的环境,并开始摸索着如何与其他小朋友交往,自己解决问题。
另外,大量运动也可以释放掉宝贝的多余能量,让宝贝“表达情绪先动手”的情况逐渐减轻。如果可以和宝宝同学的家庭一起来一场“亲子游”,还可以为宝宝种下几个“种子朋友”呢!
第三招:别“替”宝宝交朋友
不懂得社交的小朋友,有一部分是不知道如何社交,但愿望还是有的,而另一部分小朋友连去和别人打招呼的想法都没有。这样的小朋友,几乎都有这样的一位妈妈——
“宝宝,快,跟小妹妹说:妹妹好!你问问她:妹妹,你几岁了呀……诶,这孩子,怎么不说呢?”
时间一长,宝宝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社交是大人的事,我是小孩子,跟我没有关系。”
妈妈这样做,看起来是在用心良苦地教宝宝进行社交,但却忽略了孩子自己的社交需求、社交方式。这种社交方法的“传授”可以在家中进行(参见“第一招”),并引导宝宝在公众场合自己用起来,如通过提醒家中游戏的场景,来让宝宝想起应该做什么。但千万别“替”宝宝交朋友,否则会打消宝宝交朋友的积极性。
第四招:正面标签适量贴,负面标签不要贴
“贴标签”是家长经常注意不到,却可能对孩子产生极大影响的行为。因为孩子最初的自我评价来源于成人,尤其是父母。如果父母为他贴了负面的标签,他就会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逐渐往相应方向发展。因此宝宝出现交往行为时,家长应及时夸奖,并为宝宝贴正面而恰当的标签,如“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正面的标签也要适当贴,如果宝宝没有出现类似的行为,而被贴了相应的标签,长此以往,宝贝就不会再相信这种“标签”,从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第五招:用童话故事为宝贝树立榜样
相对于抽象的说教、讲道理,生动的童话可以让宝贝产生代入感,比讲道理更有效,在《歪歪兔社会交往系列童话书》中,就有这样的一篇故事——
乖乖羊来到幼儿园后,她总是抱着她的布娃娃,远远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做游戏,自己却不愿意参加。后来,幼儿园里出了一件事,她终于决定鼓起勇气,开始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中去……这是什么事呢?
相信如果宝宝可以听懂这个故事,就一定会有所启发。
第六招:限制使用电子产品
无节制使用电子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对儿童的危害已经广为人知。除了近视、肥胖、注意力不集中之外,无节制使用电子产品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对社交的渴望与兴趣,同时也无法让孩子实践社交方法。因此,家长应该限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内容。同时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在家中(至少在孩子面前)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
第七招:把对宝宝的关注分享给其他家人
有这么一些小宝贝,他们抵触幼儿园,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并不是因为无所适从,而是觉得自己被大家忽视了。而这样的宝宝往往在家中都是“小太阳”:爷爷宠,姥姥疼;什么好吃的买回来,都要他吃第一口;有了进步,一定会换来全家人长达好几天的“骄傲”;即使犯了一丁点小错误。当这样的宝贝到了幼儿园,发现老师不会永远只叫他回答问题,小朋友也不是永远围着他转,其失落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把对家人、对彼此的关心、爱护用比较明显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宝宝知道自己并不是家庭的中心,家人的关注与爱,他不能一个人独享。此外,如果宝宝为了“求关注”而故意有“突出表现”(好的或坏的),奖励和惩罚点到为止就可以,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冷处理。
作为“大情商”的重要项目之一,社交技能在如今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交能力恰恰是从2岁左右开始发展,并在幼儿园阶段开始形成的。试想,如果宝贝能有几个从幼儿园就非常要好的“闺蜜”、“发小”,那将是什么都不能换取毕生财富。因此,抓住宝宝的“社交能力发展”关键期,就从入园准备开始吧!
《宝宝为啥不适应幼儿园?85%家长都忽略了这件事——》系歪歪兔幼儿早教原创内容,原文地址http://www.waiwaitu.com/html/2016/fmxt_0715/3325.html欢迎转载。原创光荣,抄袭可耻。在转载时请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乐园。对于构成盗用、剽窃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