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的天空:谢谢你让我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秀英婆婆这本书看了有一阵子了,一直想说认真点写篇文,但总是拖延下来,可能人对于特别赞赏而又自己做不到的对象,总有点无处下笔的羞涩,拖得久了反而情绪也淡了,大不如赶紧记几笔,别拖黄了。

《胡麻的天空》这本书是秀英婆婆的自然笔记,很大部分是她对年少、年轻时的回忆,当然回忆是自然向的,主要是惦记那些相处多年感情深厚的动物、植物,和乡村生活。

作者从不认字的状态开始,记录大自然,画画写文章,这可真的是从零开始,完全是零,不是谦虚,这里面的进步让人非常诧异,从婆婆的文字中倒也没有那种很大励志性的上进的追求感,主要还是对大自然对动物植物的温馨的情感,是这种情感、兴趣带动她克服了文字上的障碍,非常愉悦地跨过了那些沟沟坎坎,并不是一个勤学苦读为难自己的过程,而是每天积累一点点、开开心心的状态,很值得学习。

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她一样有毅力,居然能从不识字开始学习,识字,画画,记录自然,直到出版,多有成就感,也不是每个人的儿子都能让刘震云写序言、背书、并且说我是***的朋友,其实未必都出版,能书写下来,自己家保存,留给孩子们,就很好。

《胡麻的天空》是一本秀英婆婆自己书写的个人史,是她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她热爱大自然,她的人生记忆大半都浸染着自然记忆,乡村的,田园的,中国的。每一个人的记忆,都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黑洞,带走是最容易的了,多少人来了又走了,没有留下痕迹,儿子孙子也会老,他们老了,真的就没有痕迹没有记忆像是完全没来过一样。书写,是流传的唯一途径,自己书写自己是唯一可靠的。

当初姥姥在世最后几年,正是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口述史的几年,我也做过很多设想,要如何采访她,记录她的经历。

因为我姥姥到那时候虽然七十多岁但是头脑特别清楚,说起当年的事情,记忆非常清晰,不仅能说清楚自己做了什么,还能描述自己当时的情感变化,甚至还能介绍当时当地社会上的经济背景等等,提到别人也都是清清楚楚历历在目,完全没有人老了糊涂了记混了那种无序无奈。

我姥姥年轻时当老师,语文老师,说话不但条理清楚,没有废字,甚至还有点刻意为之的文学性,有意识地接触新文化,不落伍,不古板,外向爱聊天,甚至有一定的表现欲,听力完全没问题,不会在对谈中出现技术障碍,不像我姥爷那种问十句也不见得回两句的内向性格。

而且那时候我姥姥的村子面临整体拆迁,村里一些老房子会全部化为乌有,村民们要搬出去住两年,等原址建起新的小区,再搬回各自认购的新楼房,这个过程无疑是冲击很大的,讲真,村中不少老人就是没有挺过这种变动。

还有一点特殊原因就是,我妈对我姥姥是有心结的,我从小听到的是我妈的说法,她的不甘她的委屈,理性告诉我,我姥姥必然对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表述,这种沧海桑田之后的回顾,很可能可以有效地消解我妈妈心里的某些固化了几十年的情绪,不管是为了我们三代当中的哪一代,都是应该去做这样的探求。

然而,作为晚辈,对长辈发起这种探索内心的追溯还是挺有心理障碍的,时间精力是一方面,主要还是态度上不够积极,磨磨蹭蹭,然而时光是残酷冰冷的,我甚至没有与姥姥做一个意向上的沟通,她就突然去世了。

我姥姥走得很突然,但也很平静,晚上睡着觉有点不舒服,几个小时的功夫,就睡过去了,庶几算是寿终正寝,我曾一度羡慕。然而真的觉得很遗憾,我想如果在此之前哪怕只做了一两个小时的访谈视频,或者只是列出一个简要提纲让她自己随便写个几千字的东西出来,都会对我们这些活着的后辈有巨大的安慰。

而且,姥姥去世几年之后,我的儿子,第四代,就已经完全没有对她的印象了。

巧合的是,我先生前几年有一次偶然在老房子里找到一枚他亲爷爷的印章,才发现我们大家一直以来以为的爷爷的名字是爸爸记错了的,错了的一个字,从这枚印章上才能得到更正,这也才是第三代而已,而且是大家引以为豪的有族谱的乡绅大家族,爷爷名下有十三个孙子,十五个孙女,可大家却连他的名字都记错了。

所以说,人的记忆有多么不可靠,如果没有留下文字或录音录影,仅仅到第三代第四代就已经没有人记得你来过这个世界了,更不消说你在世间的种种情绪。

为免于我对姥姥的遗憾,我非常积极地列出提纲,催促我先生对我公公进行了几个小时的访谈,讲述家里面流传的关于祖上、太爷、爷爷等很多故事,留下了几个小时的视频。

在做采访后的一年里,村中有七位老人相继去世,跟我公公一起在访谈中留下影像资料的两位伯父现在也已经不在了,所以说,对长辈的探索,已经是一种抢救性的工作。

说远一点,我做出版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选题,我们一个作者本身是历史博士、教授,对社会史、口述史有其独到的研究,他的父亲,一个河北小镇的基层干部,就在他的鼓励下,写了一本小册子,记述了当年河北乡下生产生活的很多细节,村里的一些特别的人物,故事,其中有好些农业用具,现在年轻人已经完全不认识了。

我把这个文本给我妈看,她会觉得很亲切,觉得当年用的东西确实就是那样,现在想找都找不见了。

然而这个文本并没有能够出版,辗转好几年后,再联络,也还是得知一直没有出版,大概大家都觉得比较小众吧。这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的一个文本,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做好,前几年可能不行,现在的新媒体环境,越是个体的越是有魅力的,越是小众的越是有号召力的。

其实你去看齐如山的《华北的农村》,也有很多最基层、最生活、最简朴的记录,这个文本我甚至都已经安排过录入和校对,后来也还是没有做成,也是一个遗憾。

再说远一点,我做出版的时候还遇到一个选题,想要找人为出版界的先行者李小峰先生(鲁迅先生最主要的出版人)立传,李先生的女儿非常支持,我们找的作者也很认真,但是最大的瓶颈就是一手资料太少。

李先生是个非常内向的人,话少,静默,当时很多文人墨客相处交流后确实会留日记,很多地方都有记到李先生在场,但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没有具体的描述了,而他自己也没有留下多少文本,唯一就是后来在某种巨大的审查压力之下所写的一个不到十万字的回忆录,且不说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个回忆录有多大违心的比例,就算这么一个不尽完美的文本,你都看不到,不允许公开,藏诸某博物馆,借都借不出来。

后来立传之事不了了之,是我心里一个很大的遗憾,当然对于李先生的后人来说更是巨大的遗憾。

那样一个对社会产生过巨大的贡献、对鲁迅等大名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的出版人,都会这样迅速地湮灭无闻,在很多人努力打捞之下都找不到多少资料,更何况芸芸众生如你我者?

而说回到《胡麻的天空》,我现在觉得,秀英婆婆这种书写更加自由美好,更有价值,她不需要晚辈的有目的性的采访,互动,探讨,不需要你挤出多少时间去跟老人相处,就是老人自己静静回忆此生,观察当下,用自己的手自己的笔,轻轻记录自己的内心。

不用管文章写得是不是漂亮,文从字顺足矣,或者就算都是她自己的表述方式又何妨?画画也不用计较是不是传神,只要是她自己用心回忆、观察,努力再现,不管是什么水准,都有世间独一无二的价值。

这样的文本,留给后人,是莫大的财富,是一个人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不依赖于这个人是谁的谁,她只是她自己。

因为有了她的回忆,那咬人的驴子,拐腿的母鸡,也留下了生命的影子。

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做简单的自然笔记、生活笔记,或者买本《胡麻的天空》,拿去跟长辈探讨,动员他们拿起笔来,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局限于怎么写怎么画,一困惑就放弃了,这种技术层面的东西,让人迟迟不动笔,是一种识见上的包袱,见的与做的之间的不平衡,眼高手低的痛苦。其实只要真的一横心一咬牙动手做起来了,效果都还过得去的,往往带给你惊喜,无论如何,行动起来就好,不必在脑子里面打架,内耗。

另外,这本书的出版方很令人尊敬,难得地保留了很多老人自己的语感、用字,同时又不影响阅读理解,在语言的个性化与规范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方面可能芮东莉老师交稿前已经做了很大工作,但编辑的处理肯定也还是如履薄冰很不容易的,能以现在的面貌出现,非常可贵。

说到芮东莉老师,也是国内第一批尝试自然笔记的先行者,愿意带动自己的婆婆去做这类事情实在是孝心可嘉,她在文章中也提到,跟婆婆代沟挺大,写自然笔记之前不怎么容易沟通,尽管心里有很深的感情,却也很难交流,时时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而一起做自然笔记之后,婆媳相处融洽了太多太多,大自然就是无尽的话题,粘合剂,是他们一家的共同爱好,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听到婆婆开开心心地告诉她,公园里哪棵树发芽了哪支花开了,周末假期会带婆婆一起去参加志愿活动,等等,这真是非常健康而可持续的真正的孝道。

老人有时候也是有很大潜力的,不要觉得顺从他们的要求就是孝顺,其实教给他们与新世界新技术的相处,带来新乐趣,才是授人以渔,真的改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

相处,沟通,互益,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其实与人与动物相处,与自然相处的道理也是相通的,秀英奶奶写到的那头咬人的瘦驴,瘸腿的母鸡,都是跟她过命的交情,真心真意的相处相助。生动,来自真感情。人老了,回忆过去,有什么是真正忘不了的呢?还是情谊,对人的,对动物的,对植物的,对乡村的,丝丝缕缕,能够写下来,就能够让后辈真切感受到他们,能够跨越时空产生共鸣,也就近乎永恒了吧。

然后?还不去快拿起笔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