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在这种时候去看KY的公号。大概也是自己在找力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觉得想生气,但又觉得对方好像也没有太多过错。觉得想指责,但又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在其中。总觉得对方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常见的小过失,自己似乎也不能因此就去发怒和记恨。
但又知道自己的内心不是完全不在意,于是就这么僵在了半空中,留下一个迟疑的空白——“也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我在过去临床的工作中见到过许多这样的情形。被出轨的女性,被轻视的女性,不够被尊重的女性,她们的两个典型感受就是:“自责”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感受”。
仿佛我们的愤怒只有在自身完全没有任何瑕疵的时候,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成立。可是又有谁能够在所有的互动中,完全没有任何的瑕疵呢?
我们今天要来聊一聊女性的一种特殊生存困境,一种由社会造成的女性情感的困境。
1.
如果问我说,从生活和社会的经验中感受到,男性和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反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的回答会是,一种关于愤怒的“不证自明”的态度。
心理学领域里经常关注男性的情感压抑,这是存在的,由于社会认为男子气概的要求,包含了不做太多细腻的情感表达。同时,也有研究认为,情感更倾向于压抑还是更倾向于外显,更多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愤怒对于男性来说,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因为愤怒是社会性别的标准中允许男性拥有和表达的一种感情。
女性则不同。女性和愤怒之间,经常存在一种自我创造的反思过程。发生了一件事,让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了受伤,她会允许自己感到痛苦、抑郁、低落,但她会审视自己的愤怒。“我的愤怒正当吗?”“我有没有过度指控了对方?”“对方是不是情有可原?”只有这些问题全都经过了分析、有完全的证据,她们的愤怒才被允许继续滋长。
这就是我说的,女性对于愤怒这种情感,缺少一种不证自明的态度。
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的女性被出轨的案例,在开始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无一例外地会听到这些女性的自我反思。她们沉浸在对过去的梳理中,反复思考自己对于今天的局面应当负有哪些责任,然后感到自己的后悔——假如当初做的更好,今天的结果也许就不是这样。
我通常会这样告诉她们:what you did wrong doesn’t make him right. 你做错的事,不代表他就是对了。
虽然没有实证研究可以说明,但我的确认为女性是更具反思力的。社会通过环环相扣的策略,把女性塑造成了一种更愿意承担责任,更关注自身的问题,更容易对自己而不是他人感到不满的存在。
这个社会要求女性不以人性要求自己,反以神性要求自己。社会说,一个完美的女人,应该维持着不老的美貌和足够体现自制力的好身材,同时照顾好家庭,又有自己的事业追求。这就导致有太多的女性,发自内心都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存在”。在这样的标准下,每个女性都看到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因此影响着她们对自身价值的评价。
每个女性都活在对自身的不满中。这使得我们和他人、社会交互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他人的肯定来肯定自身的某个方面。一旦这种积极的肯定不存在了,我们的处境就验证了我们对自身的不满,本就长此以往存在的对自身的厌弃就会冒出来,让我们难以对抗。
我们早就被社会塑造成了对自己不满意的人,所以一切问题的发生,我们都首先要看看是不是糟糕的我们咎由自取。
2.
在前面提到的,有虐待性的亲密关系中,如果我们可以简单直接地为对方的所谓感到愤怒,感到不可饶恕,又会发生什么?
在我看来,无论什么性别,在遇到不公正的行为时,如果真的能够坚定地感受到这样的愤怒,都会能够更快地卸下羁绊。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是对方的价值感应该被降低,而不是我们的。
可实际的情况是,要感受到这样的愤怒,是一种能力。它基于充分的自爱,全身心地相信自己不证自明地应该获得更好的对待。
社会要求我们是温柔的,所以尤其是如篇首的粉丝所说,当对方的态度是友善的时候,我们更不知道如何表达和承认我们的愤怒。这些受伤的女性,就像海岸一样,承受着浪子的冲击,却又拥他们入怀。
在这种原谅的过程中,她们获得了一些价值感的修复——虽然没有价值的我,让他选择了伤害我,但至少他们还是需要我们的,我还没有被彻底抛弃——从而还能够维护住自身的存在。
我没有做够充分的调研,但我一直有一个怀疑,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容易陷入到“我不会再拥有别的人了”的想法中,而男性是否会更容易相信“一定还会遇到新的人的”。因为假如不是如此,很难解释为何女性往往选择忍受,仿佛忍受是约定的一部分。
3.
我无比希望,每个女性都能够真正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的价值。你值得被好好对待,包括值得被你自己好好对待。
有一些关系中的问题,的确是因为女性主动寻求了不够好的对象,明知会伤害到她们的对象。也有一些关系中的问题,是因为女性出于自我保护的恐惧,主动做出了不够好的表现——就仿佛我不在意一样。这也都是因为她们没有想清楚如何温柔地对待自己。
恐惧是女性生存的情感常态。我们恐惧的东西是如此的多。简单列举一些,比如做一个更有性魅力的女人,我们恐惧被视为荡妇,做一个更不具有性魅力的女人,我们又恐惧自身不够有吸引力。做一个独立的女性,我们恐惧不够依赖对方的自己难以给对方存在感,做一个依赖的女性,我们又恐惧这样的自己会遭到被遗弃的灭顶之灾。
我们为何要这样举步维艰?为何要在严苛的所有社会的规则中,努力寻找一条好好生活的夹缝?
我有一位德国朋友,他曾经这样对我说:
你要想找到与你身心契合的伴侣,你只需要坦然地、一往无前地走到成为你自己的路上去。只有当你完全以你自己的面貌呈现出来,你才会遇到那些喜欢这样的你的人。要知道,你不需要很多人喜欢你,只需要一个人喜欢你就够了。
想对篇头提问的粉丝说,换一套思路去思考曾经困扰你的问题:ta曾经有很多机会作出更好的选择,降低对你的伤害,ta对你没有这样的善意。ta曾经有机会诚恳地向你道歉,并为了让你继续存在在ta的生活中付出实际的努力。ta没有给你你值得拥有的那种对待。这样的ta为什么值得你继续的温柔和友善?
更重要的是,我们个人的选择塑造着整个社会。Personal is political. 私人的就是政治的。我们必须用自己的选择,制裁那些不够公正的行为。你的每一个容忍,都助长了那些剥削性、虐待性的行为继续存在。只有当这个社会没有人容忍这些行为的时候,只有当这些人发现这些行为会让自己付出失去的代价,他们才会改变,而不是报以侥幸。
最后,我们当然还是可以选择原谅。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值得再一次的机会。但前提是他们的行为有了值得原谅的改变。至于什么时候才是值得,到那个时候,你的心里一定有答案。
另外在这里想跟大家强调一下,本文虽然以女性为视角切入,但绝不是主张简单的男女二分法。女性由于社会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要求,更不被鼓励据理力争,同时也因为整个社会关于女性的完美幻想,让几乎每个女人都活在低自尊中。但不可磨灭的是个体性的差异。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别,可能远高于两个性别间的差异。我们不能因为维护女性权益,就把全体男性都放在被攻击的位置上。
性别平等和自由的权利属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