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喝可乐的承宇先森
人类的惯性思维有时候是很糟糕的。虽然人们知道肥皂泡里面有空气,但因为眼睛看不见,就常常忘记了它的存在,这样一来,我们生命中很多东西就被忽略了。
竞争这种东西,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可是你的竞争力呢。
前几天有几个刚毕业的学弟学妹要我帮他们做一下职业生涯规划,说实话,这种事情对于刚毕业两年的我来说,恐怕不是特别具备发言权,而且他们之中不乏成绩优异者。
经不住软磨硬泡,还是给他们表达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没办法,就是这么乐于助人)并就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给他们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之后他们就兴高采烈地去开始第一份工作了。本以为就此结束的我,昨天,他们几个几乎都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工作难度本身不大,但是一步入职场,自身竞争力的短板就像无限放大式地被暴露了出来,落差感总会给人以非常大的冲击。
几乎与此同时,我的几个职场前辈也在近期的聚餐中表达了工作压力大、自身竞争力急剧下降的相似看法。
这似乎并不是个体问题,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绝对不仅仅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么简单”,伤害几乎是百分百暴击的真实伤害。
竞争力落差感,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更多的是客观世界的一种相对真实的反映。强就是强,弱就是弱,以至于无论是客观群体还是主观产生者会形成一致的认同。
不过,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非常复杂因素的。(以下原因,自行对号入座)
1.跟错了人,学错了东西
对于初入职场者而言,跟什么样的老板、同事共事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基本上处于“跟什么人,学什么人”的阶段,严格意义上来说连学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模仿,毕竟大家都在做的总不会错。
个人认为,对于毕业生而言,前两份工作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关系到个人选择能力,更多的是一种适应能力,因为职场与校园的差异不是一点半点,无论是做事还是环境都有了本质区别,在这过程中,跟对人去模仿去学,很容易构成强大的影响,一旦思维形成定式,或是对于择业观过于茫然,都会随波逐流,进而失去本属于自己的斗志。
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2.拖延症患者,总想把一切交给时间
这项因素,不分职场新老,关乎生活态度。
拖延不仅仅是懒,很大程度在于对事对人的漠不关心却又无所适从的心理因素,一经产生,百分之九十是恶性循环。
往往都是拖延之后才会发现,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快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
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胸怀大志,却又虚度光阴。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但干事总爱拖延;觉得自己学历不漂亮,可又没利用业余继续充电;对自己不满意,但自我安慰今天好好玩明天再努力。既然知道路远,那今天开始就要早点出发。
3.毫无方向的努力
这一点最为常见,却又最容易被人忽略,就好似文章开头所说的气泡一般。
很多人在步入职场或是换新环境的时候,几乎都会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并且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以及明确的目标,但是,慢慢地,复杂的任务、单调的内容、巨大的压力,会让许多人失去完成目标的决心,以至于到最后,全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每当问起工作状态时,人们总是会说很勤劳、很辛苦,可是不要忘了,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
4.对比错了对象,把对比变成了攀比
与周围人定期有个客观对比是有助于更加理性认识自己能力的,但是很多人都对比错了对象。
有些人,并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生在了终点。
如果把这种完全不对等的因素进行比较,对于自己造成的只有打击,根本不会得出结论,唯一的结论只会是:投胎也是技术活。不过这样的结论很明显毫无意义。
更有甚者,把对比硬生生做成了攀比,别人有的自己必须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这已经不是严格要求自己了。严格要求自己是要基于对自身能力有充分客观认识才能做到的,如果你仅仅是凭着三分钟热情,劝你真的还是别难为自己了。
5.无休无止的抱怨,废话连篇
想必无论是在校园还是职场上,爱传播负面情绪的人总是不受欢迎的,而且抱怨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我就曾见到过一个男生因为排位赛失利而和女友喋喋不休地抱怨个不停,结果那个女生在忍受了两个小时的语言发泄后怒摔手机愤然离席。
很多人都在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但是看看自己的手表,谁不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而转得最多的秒针看都不看一眼。哪有绝对的公平可言呢。
抱怨往往伴随着连篇的废话出现,尽管有的时候废话并不一定全是抱怨,有的人可能仅仅是只知求详,不知求要,人类具有说话的伟大能力,但是他们所说的大多既无实际意义又荒谬无理,然而动物说话的能力尽管微乎其微,但是它们所说的有用而真实。
所以,沟通尽量坦诚简洁,尽量“说人话”。
6.不懂装懂,自认为成熟
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而许多人嘴里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7.倾诉给了错误的对象
这是一个占比很高的因素,之所以放在最后说,主要是由于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孤独的。
而孤独久了,对于倾诉这种事情就会愈发显得饥不择食。
当你把一些事说给人听,他自认了解,其实不是,他们知道的是关于你的事,他们只认识到事情,不是情感,不是你怎么经过,不是你怎么改变,要做多少决定才变成现在的模样。他们所作的是把他们自己的感情、看法和假设填进去,组合成一个跟你几乎没有一点关系的人生帮你解除困境。
记住,永远不要和骑电车的人讨论宝马好不好开,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结束语
以上七条全是根据笔者自身经历得出的结论,由于阅历尚浅,可能会有疏漏,不过这七种现象,无论是在职场还是校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都是个别因素,不过决定木桶水位的是短板,不是么。
提升竞争力,不仅仅是学习那么简单,成绩好并不代表可以更好地就业,业绩好也并不意味着生活充实,每个阶段的追求毕竟是不同的。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够有所收获,并且生活得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