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书籍记录的,是别人的经验,这是一种「信息差」。这些信息差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把经验体感长在自己身上,整个过程,离不开自学。
我自己的「开悟与成长」,就离不开这个过程。所以我猜想,任何人只要想给自己的未来撑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大概率也离不开这条路。即便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如果人生仅有的这几张牌因为认知不足,好牌打成了烂牌,这样的人并不算开悟。
你看,人生就像牌局,起手就是好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打牌技术背后的「认知差」。这种认知差从哪里来?从「信息」中来。目前能够拉开认知差距的信息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别人的经验,另一个就是自身实践,两者合起来,就是「知行合一」。
而「读书」,就是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跟作者在思想上产生深度交流的媒介。但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却真的「极少」。
最近,我在某电子书平台上,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24年上半年,1,171,021位同学在XX电子书阅读,1,843位同学每天坚持读书,全部同学累计阅读13,701,627小时,一共读书113,773本。
如果你用加减乘除把这些数据进行下加工,你就会发现:
1.【能持续半年读书的比例】=【坚持读书人数】/【读书总人数】=1843/1171021≈0.157%,也就是说,在读书平台上,能够持续读书的人「千里挑一」。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展到全国,读书的人如果用「万里挑一」来形容,这个比例可能都高估了。
2.【人均读书时长】=【累计读书时长】/【读书总人数】=13701627/1171021=11.7小时,也就是说从2024/01/01~2024/06/30的这181天中,人均读书11.7小时,平均每天读书0.06小时,换算下来每天阅读3.87分钟。
3.【半年人均读书数】=【总阅读书籍数】/【读书总人数】=113773/1171021≈0.0972,也就是说,一本书在半年的时间里,看了还不到十分之一。这还是在阅读平台上,如果把范围扩展到全国,这个数字还会更低。
上面这些数据虽然只是片面的,但你却发现读书的人真的不多。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游戏、短视频、电影等娱乐消遣上。优质的信息源,只被极少数人掌握并知行合一,「认知提升的这条路从不拥挤」。
「认知」产生想法,「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带来「结果」。如果你想撑开未来发展的这个果,就要顺着这个底层逻辑倒推,想尽办法在认知上持续不断地提升。读书写作,知行合一,是目前提升认知特别有效的方式,只不过需要日拱一卒花费大量时间,成为阅读平台上那个极少数的1843人。
所以,成功的路上,从不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