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生之中,智慧是相对的,无知是绝对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无知的。但无知也分境界——最让人无奈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认识到越无知越固执已见,向自我宣战,勇敢的推翻心中那堵无知之墙,见识到这世界更广阔的一面。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的风云迹事,我们会发现他从小就在努力去学习一种语言,并在这个过程中拓宽了视野,捕捉到了人生机遇点。学习只是最后的结果的一种途径。而内在的动力,是他们发现了自己的无知最终目的。旦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希望就到来了。
许多人,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刻苦,但他们的努力或刻苦,或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中,或是只想表现给别人看。在努力尚未达成改善自我认知的前提下,所有的努力与刻苦,带来的唯有满腹幽怨与委屈。所以,想改变自己,要先从核心点——自我认知切入。
不是每个勇敢面对自己无知的人,就一定会取得像马云这样的人生成就,但他们努力的目标,只是为了摧毁心中的无知之墙,事业上的收获,通常不过是人生前行的副产品。即使人生事业尚未获得,但听到内心深处无知之墙的坍塌之声,他们已经获得了充足的回报。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当有些人错误的看待事情,就会带来错误的认知,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巨大的心灵痛苦。
所知越少,越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越是以为自己心里的感受,就是整个世界的观感。泥陷于无知中的人,备受煎熬。而要想获得快乐,获得幸福,我们就必须,如马云这样,向内心深处的无知之墙冲击。
无知是一口深井,陷得越深,越是容易坐井观天,越是难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古希腊学者芝诺,曾给我们画了张心灵慧图,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真正无知的人,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无知。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见,个体之于宇宙之渺小,犹如井中之蛙。
哪怕你所知再多,自由度再大,也只不过是认知的井口更宽一些,头顶上的天空,比别人略大一点点。
一个人所知越少,他与这世界的接触边界就越有限,越是沉溺于自己的想象认知中。这个狭隘的认知构成了他的全部,成为他生命的舒适区,根本意识不到更大范围无知领域的存在。相反,一个人所知越多,与无知领域的交集就越大,就越是深切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人,越是泥陷于自我的舒适区,就越以为自己的感受就是全世界,就越是容易陷入自闭,越是感受到无尽的苦楚与辛酸。李嘉诚曾经曰过: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最怕是你的心闭塞了。
无知者,必然容易受骗。知识水平低,无法在最低程度上辨别是非黑白,那当然容易受骗。无知之人,总是梦想着神仙来搭救——可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是先救聪明人。聪明人至少还会对神仙说句谢谢,而无知的人,只会抱怨,神仙也图耳根子清净,才不会救你。
马云打开了自己的心,走出去,遇到了阿里巴巴。但在他起步之初,并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他试错而行,一路跌跌撞撞,现在谁还记得马云在拉业务时横遭羞辱的窘态?谁又记得他在西湖搞线下交易时的惨样——但这种所谓的窘,所谓的惨,只是旁观者的感觉。而马云的心中,每尝试一次,内心中都对人性、对未来有了新的感悟与见解。
少年时代的索罗斯,曾在伦敦陷入绝境,没得吃也没得喝,腿还断了一支,但他欣慰的说:现在是我人生最好的时候,无论向哪个方向,都是上行。
我们也是这样。每天,我们说着自以为开明的话,却无时不刻的在自己所知有限的舒服区打转。突破自我需要一张厚脸皮,当我们试图推倒内心无知之墙时,会遭遇到数之不尽的嘲讽与讥笑。但,正如胡适所言,怕什么学问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种欢喜,来自于我们一步步的、走出无知之井,看到辽阔的世界,与无限的未来,那空前华丽的盛景,让我们的心,体验到无以言述的快乐与幸福。这时节再回想昔年的嘲笑,才会知道,你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生命旷野所掠过的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