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做一个普通而幸福的人?
我们终究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家庭教育如何举重若轻?教培机构整治后,家长怎样做到“教子有方”?面对孩子不听、家长失望,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前不久,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家长大会”在成都召开。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和全国150多个市县的教育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家长代表近千人汇聚一堂,围绕在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家庭教育扮演的重要角色与亟待调整的教育目标给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傅国亮在“第五届中国家长大会”上发表演讲
1
拒绝焦虑:允许并接受孩子平凡
傅国亮:家长一定要认清,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正常儿童,而不是优秀儿童、成功儿童,更不是超常儿童。在子女的成长期望值上,父母要有平常心态,如果不顾实际,违背规律,不仅培养不出超常儿童,而且可能连正常儿童都保不住。
何为“正常儿童”?最基本的两点,第一点是人性正常,第二点是智力正常。不要小瞧培养正常儿童目标,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具备善良的人性,只要智力正常,我相信这个人将来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有用之才。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时刻保持自我成长力,不断自我反思,不断地摒弃工具性的价值观,坚持发展性的价值观。允许孩子平凡,接受孩子平凡,这样的父母一定能保障家庭的长远幸福。
李镇西:好的家庭,绝不是培养“杰出的人”,而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过去几十年来,我们学校的升学率、录取率在上升,学校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从这些数据来看,我们的教育的确在进步。但是,现在的孩子们负担重了还是轻了?睡眠少了还是多了?自杀人数多了还是少了?近视眼多了还是少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很难让我们教育者心安理得。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不断攀比“别人家”更优秀的孩子,导致焦虑不断。任何时代,杰出人物总是寥若晨星,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做一个普通而幸福的人?
2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傅国亮:法律政策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最新实施的民法典也规定,父母有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家长重要的履职行为就是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研究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的本领。
赵刚: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校永远不能摆脱家庭的基础地位,因为家庭教育决定了学校的教育的起点和水平,又决定着社会教育的基点和发展。重要性多大?民间俗话称,“3岁看大,7岁看老”,家庭教育看出人一生的生命质量的影子。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如果第一任老师把孩子培养得人伦不通、生活无能,你期待第二任老师把这样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优秀孩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无异于痴人说梦。
傅国亮:引导家长认清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主体责任,应当成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以往的家庭教育工作中没有突出强调家长的主体责任,是教育工作在过去的一个失误。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全靠老师,不认为自己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因此他们不注意自己在家庭、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这是一种失职行为。
赵刚:家长、老师和学生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关系。三角形的底线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让孩子更优秀,有人生质量,有人生高度。
三角形原理告诉我们,顶点的高低取决于底线的长短。如果作为底线的家长和老师漠视对方,互不合作,导致底线越长,顶点自然是越低。如果你合作密切、相互包容,形成合力,顶点自然是越高的。而如果作为底线的家长或老师有一个方面撤出了,三角则随时可以倒掉,稳定性原理没有了。
傅国亮: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也决定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有其独特性。
学校教育中,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有预设的学习目的。但是家庭教育完全不同,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反映的是儿童“模仿学习”的特点。
比如说父母带孩子上学,与路人相撞。父母是与人争执,还是与人谦让?虽然不是在刻意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事,但是已然不教而教。孩子在一旁,仿佛心不在焉,已然不学而学。今后孩子遇到争执之类的事,则效仿父母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家庭教育规律只能遵循不能违背,家长的自我成长,一要遵守法律,二要遵循规律,担当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赵刚:家庭教育无论是学科,还是教育对象,都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家长要接受教育,这是我们在此前的教育中衍生出大量青少年问题得到的惨痛教训。
3
以心换心:亲子关系是基石
傅国亮:亲子关系好比家庭教育这座房屋的地基,如果建立了朋友般的亲子关系,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谐向上的家庭教育。如果地基不牢,家庭教育的一切无从谈起。
所以我认为只要真正做到亲子关系能像朋友一般,你“管”还是“不管”,子女都会有一个较好的人生发展。亲子关系如果是不平等的管教,即使未来子女事业上有所发展,但人生或心理上都可能会有某种的障碍和欠缺。
赵刚:在家校合作的职责分工中,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是双方之间分担责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
新冠疫情之后,发生了不少青少年极端事件,无疑跟今天家校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够和没有合作之间有关。今天的教师要起到指导家庭的主导责任,及时沟通、有效沟通,使双方发现家校之间各自的心理特点,从而实施有效的方法。
李镇西: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一刻也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好的教育,要走进心灵,以儿童的心去理解儿童。
家庭教育是人格教育、生活养成教育,而有的家长一说到教育就是成绩,就是分数,分数吞没一切。如果只在评分体系下表现一个孩子,可能会埋没孩子真正的闪光点。
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个性的、具有延时性的。教育的效果,必须放在长远的时间维度下看,几十年以后才能看得出来。
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成绩、表现,更不是将来可能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