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政部、财政部先后遴选公布了四批100多个地级市(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应以养老需求为导向,着力发挥政府的“保基本、兜底线”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此,笔者通过对数据资料以及对目前情况的分析得出,未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从服务内容来看,将呈现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和提供多样化服务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一是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老年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活困难主要是不良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等因素导致,具体而言,特殊困难老年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经济困难的低保、五保等老年人;身体状况恶劣的失能失智、患病、残疾等老年人;存在不良家庭状况的空巢、失独、留守、孤寡等老年人。上述老年人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关怀和长期照护的群体,需要建立养老服务清单,由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二是提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主体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在教育学习上,以社区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学习场所、资源和条件,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活动。在精神陪护上,统筹家庭关爱和专业力量,调动专业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试点,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关怀和精神关爱服务。
从服务提供来看,将呈现出政府购买服务精准化和服务提供商品牌化、连锁化并重的趋势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会向更加聚焦基本养老服务的方向发展。根据养老服务对象、特点和实际情况,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将着眼于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政府面向企业和社会组织公开招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吸引有一定经营资质和经营条件的组织参与,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优秀社会力量,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法律维权等在内的基本养老服务,并对其开展的服务效果进行测评和定期考核。
二是服务提供商向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针对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小而分散的问题,鼓励在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资本方整合重组,通过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形成一批面向居家社区、跨区域和行业的综合性养老服务集团,支持服务机构向着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力。
三是专业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的方向发展。鼓励和引导养老机构尤其是公办养老机构开设居家养老服务场所来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由原来的“围墙内”服务到现在的“开放式”服务,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等,利用自有食堂或与餐饮企业合作的方式向辐射区内老年人提供就餐、配餐、送餐服务,制定老年营养食谱,提供符合食品安全规定要求的老年餐;积极为居家生活老年人尤其是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助浴、理发等服务。
从服务支撑来看,将呈现出线上平台、线下服务和智能产品运用一体化的趋势
一是打造“线上”养老服务信息化数据平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当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数据平台。信息化数据平台整理汇总、实时公布辖区内膳食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方便老年人根据需求就近选择养老服务供应商。如北京市石景山区通过政务网站发布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驿站以及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基本信息,内容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方便老年人就近选择适合的服务商。
二是对接“线下”提供多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体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更加多元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是提升开发和应用智能化终端产品的水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科技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在智能化产品和设备的开发设计中,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和科研团队要通过实地调研、市场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将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和产品用于养老服务领域,提升养老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和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