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回顾了茶的发展历程,接下来简单了解一些茶的分类,茶的品评逻辑,茶的冲泡技巧,不但能帮我们我们更好的饮茶,而且偶尔在朋友面前不经意间吐露一两句,也未尝不是一件趣事。
茶的分类
茶根据制作方法和发酵程度常被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又称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也从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
在我国,绿茶占据了六成左右的消费市场,乌龙茶、红茶、黑茶、各占一成左右,白茶与黄茶的饮用较少。不同种类的茶,有着不同的制作方法,都是为了使茶叶本身的魅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下面简单介绍各种茶的制作工艺与著名代表。
绿茶,不发酵茶,叶绿汤清,清香、醇美、鲜爽,外形多种多样。以清明前采制的明前茶最为珍贵,其次为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雨前茶。诸多耳熟能详的名茶皆是绿茶,比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南京雨花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白茶,轻微发酵茶,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清香甘美。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著名的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等。
黄茶,轻发酵茶,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工艺上近似绿茶,只是增加了闷黄这道工序。黄茶也细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对应的著名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大茶等。
青茶,又叫乌龙茶,乌龙的来源很偶然,据记载因福建安溪一位名叫苏龙的黝黑健壮的制茶人,因打猎欣喜未能及时炒制茶青,反而发现这一忘反而去除的茶的涩味,后人为纪念便称其乌龙茶。乌龙茶为半发酵茶,青绿金黄,清香醇厚,具有浓郁花果香味。耳熟能详的乌龙茶有,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广东凤凰单枞、台湾冻顶乌龙等。
黑茶,后发酵茶,粗大黑褐,陈香醇厚,主供边疆少数民族消费。著名的黑茶有:安化黑毛茶,滇桂普洱茶,湖北老青砖茶。
红茶,全发酵茶,叶洪汤红,香高,色艳,味浓,似桂圆汤。按加工方法细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红砖茶。著名的红茶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川红等
茶的品评
品茶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泡好一壶茶,离不开茶叶、茶具、水质、水温、茶水比例、浸泡时间等诸多要素。所谓科学性就是要了解不同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内在品质能充分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茶叶选取相宜的茶具,讲究冲泡程序和艺术。
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陆羽在《茶经》谈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红楼梦》中妙玉曾取“梅花雪水”煮茶。但是现代环境污染严重,雪水雨水均可放弃。一般选用泉水,纯净水,较软的矿泉水即可。而对于茶器,简单来看,分为三类:玻璃杯,盖碗,紫砂壶。透过玻璃杯,看以看到茶叶舒展变化,因此常用来泡细嫩的名优绿茶。而瓷制盖碗,因其不吸收茶味,可以更好的释放茶本身的滋味,所以泡乌龙茶为宜。对于紫砂壶,其使茶不失原味,且色、香、味皆具,保温性强,可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溢出,故泡普洱茶为佳。
对于泡茶的方法,三投法不得不提,其主要针对的是绿茶,分为上、中、下投。上投法,先在杯中注入七分适宜85度左右温度的水(煮沸冷却至此温度),然后投茶。主要用于茶形细嫩,全是芽头或满身披毫的绿茶,比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等。中投法,先在杯中注入三分适宜温度的水,然后投茶,轻转动杯中茶,以使茶叶浸润,然后再注水至七分满。主要用于茶形紧结,扁形或嫩度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绿茶,比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下投法,先在杯中投入适量的茶,然后沿杯壁注入适宜温度的水七分满。则用于茶形较松及嫩度较低的绿茶,比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评茶则讲求条理清晰,通常可按下述的思路进行。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观外在品质,二察内在品质。对于外在品质,主要是看外形,从茶叶的形状、嫩度、色泽、完整度、有无杂质来考量。对于内在品质的评论则包含四步,一观汤色,二看叶底,三嗅香气,四尝滋味。汤色要辨别色泽种类、深浅、明亮度;叶底要看变嫩度、色泽、匀整度;香气要判断香气的类型、浓淡、持久性;滋味则可从味道的浓淡、厚薄、醇涩、鲜滞来品评。
最后,还有一事不得不提,茶之初是为药用,故要寻求适合自己的品种饮用。绿茶性凉,适宜阳盛热体之人多饮,阴虚火,虚寒之人少饮。红茶性温,能温胃健脾,助消化,适合脾胃虚寒之人。乌龙和而不寒,性温而不助火,去腻降脂,适合食用油腻高脂肪菜品后饮用。黑茶,消滞开胃去腻减肥,降脂降胆固醇。白茶则偏凉,可防暑、解毒、治牙痛。
若非嗜茶如命之徒,茶于常人,尽兴即可。如因盲目追求而忘了饮茶真正的乐趣,则甚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