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十三年前写的刘项比较的文章,对前一篇的呼应,发在此以飨读者。
题记:
昨晚与友人小酌,微醉归家,于网上和上海的老友聊了几句,即去见周公.凌晨两点睡醒,再无睡意.遂信手翻了翻<<史记>>,从卷七项羽本纪看起,及看到卷十孝文本纪,天已经大亮而不觉.吃过早粲,便伏案于电脑前码字,将那似醉非醉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本文写的比较匆忙,认识也比较肤浅,请大家指正.
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
---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中刘项的比较
一 出身
人们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就是这出处却对英雄有着重大影响.
本纪第七中说"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也就是说项羽出身楚国的将门世家,爷爷是楚国大将项燕,但他的父母是谁没说,只是提到他的两个叔叔,项梁,项伯.所以小子估计项羽是个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心理有点扭曲,这对其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的性格的形成关系重大.同时也造成了他的恋母情节,那么痴心的对待虞姬就是证明.当然他的叔叔项梁对此也要负责任.这里先不提了!
刘邦呢,<<史记>>里这样说的"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看着这段文字,太史公这一下笔就给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戴了顶绿帽子,说这刘邦是刘媪和蛟龙野合出来的.当然估计这是后人编出来糊弄老百姓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刘邦从小不缺父爱母爱,生活在正常的家庭了,心理比较正常.看情况家境还过的去,不会挨饿.这也就造就了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的性格.
<<搜神记>>里面有说龙性喜欢淫,所以刘邦这个"龙种"生性好色,这也和项羽的痴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两种性格的形成对两人以后的发展太重要了.以致后来要派谁入关的问题上刘邦的性格帮了大忙.有文字为证:"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1〕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2〕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关于出身的问题先说到这里,下面谈谈志向问题.
二 志向
这个问题太史公只是从侧面反映出的.两人有对比的地方是在看到秦始皇出游时的感慨.
"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这是项羽的反映,而刘邦呢,史记里面是这样记载的--"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彼可取而代也"和"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两句话看似没多大差别,但实际上个中的区别太大了!同时也反映出了两人看问题的深度的不同和性格上的差别.
项羽的意思是说,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可以取代他,我也可以.话里面带有点蔑视,骄横之意.还有就是他只是看到了秦始皇威风的一面,却没有看到这威风是怎么得来的.换句话说,他看问题太简单,肤浅.他所能做的只是"取代"而已.后来他的确做到了,特别是在掳掠,烧杀,坑降卒方面.刘邦在广武与项羽的对话中所数落的项羽的十大罪状就是证明,内容如下:
"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於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彊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弒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弒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刘邦的"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则反应出了他对秦始皇的肯定,他把秦始皇当成了榜样,偶像,但并不盲目地崇拜.他明白秦灭亡的原因,所以无论是在以后的对秦作战,还是在楚汉战争中,他都注意收买民心人心,注意笼络人才,认真听取身边谋士的意见.
另一个方面是战略眼光方面的对比.有以下两件事情可做比较.关于项羽的事件原文如下: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本人认为,项羽虽生在将相之家,但却有着小农的思想,目光短浅,看看他那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就可以知道.想想看,若得的了天下,天下即故乡,到时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若换做刘邦肯定依了说者之言!下面看看太史公借范增之口在鸿门宴之前对刘邦的认识吧!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相对于上面项羽的作为,刘邦更能忍,他懂得放弃眼前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天下,所以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一个胸怀天下的人就当如此!相比项羽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的志向,不知道强多少倍,他输的不亏,在此一点上项羽已经一败涂地,他的命运已经注定!
三 不是小结的小结:
高祖何以得天下,看看他自己的总结吧: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除了项羽的个人原因外,高祖的几总结的那几条可谓说一针见血.在这里也反映了高祖的自知之明,
墨生小结:
若论人品,项羽要比刘邦强百倍,他若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才,可惜的是老天给了他一个霸王的身份.单就他对虞姬的爱情的忠贞度,他就可以让天下女人倾心!他错在他不该在他的那个位子上做一个性情中人和一个好面子的耳朵根软的没主见的人!临死前尚且想着自己的爱马的后路的人怎能做中国历史上的"得天下的人".到死,他都没有明白自己输在哪里!太史公已经替我们分析好了---"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刘邦呢,可以说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流氓,在自己遇到生死关头的时候,他可以连自己的父亲,儿女不顾.但在他得势的时候,他又把所有事情做的很到位,让别人说不出什么类!.如下所载:
<1>高祖(击英布)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復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復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復,丰未復,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这个是针对家乡父老的态度,真可谓衣锦还乡,项羽泉下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
<2>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这个是针对他老爸的,想想当年"也要分一杯羹"的时候.......他呢,心里早等有家令这样的人来说这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了".总的来说,他当了皇帝以后流氓习气基本改了,除了向儒生帽子里撒尿这件事.
可以说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的各个原理他可以说做到及至!而且更会演戏,收买人心!他的后代刘备学到了他的这一点,若他学到高祖的全部,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现在是太平年月了,看这些有什么用处呢?本人认为有,而且大有用处.因为各种事情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中国社会从古到今在本质上没有变过,至少在将来的一千年内也不会变.若读通了一部史记,你成功会很容易,现在一个公司是一个天下,一个部门是一个天下,看你是想要做什么人了,项羽OR刘邦?
或者做你自己,这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