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简洁明了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是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所谓“做事先做人”,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往往决定幸福指数的大小、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健康的人格。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自己收益非浅,而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可否认,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道德习惯的培养,“学习好=好学生”,这给学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分数是没有用的,因而是不必在意的。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高中生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首先要打破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的。只要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其次,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势。选准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然后坚持经常性的重复,在重复中激发兴趣,学有所得,越干越想干,最后就会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正是因为习惯具有巨大的惯性,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因为在不经意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不良习惯无妨大碍,稍加注意即可。而有些不良习惯却是致命的,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如有的人有爱议论别人是非的习惯,经常被人找上门来,闹得心神不定,家庭不和。坏习惯一旦养成,想矫正就变得异常艰难,它会在毫无察觉的时候表现出来,令己头疼,让人生厌。
三、为了提高当代高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应做到一下几点:
1、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知道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2、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无巨细,都要对自己提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为习惯了。
3、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督导机制。良好行为的建立除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就更有利与良好习惯的建立。
《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是我们的孩子在餐桌上有没有想这些呢?我们有没有把习惯的养成和孩子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呢?当然,教育在于引导。在行为的培养当中,要有些快乐的事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实践出真知。 “不学礼,无以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行为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