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社会,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有社交恐惧症”,“我有强迫症”,“我有人格讨好症”,“我有焦虑症”……说的时候语气不一定是担心害怕的,有的反而隐隐有种兴奋在里面。似乎拥有一个某某症,就表明跟上了社会潮流,没有和时代脱节。
不排除有的人确实是患上了某某症,但真正的患者,往往是不愿意这么公开宣布的。
有的人会很苦恼地说:“我有社交恐惧症,我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我一想到要去某个社交场合,就心烦、焦虑……”
但其实呢, TA在人群中总是能谈笑风生,应对自如,还常常会听到TA说:“我有个闺蜜(哥们),我们是如何如何交心……”
而有“强迫症”的人会抱怨你:“为什么你发的朋友圈只放8张照片,你不知道我这样的强迫症看着会多难受啊?!”
然而转眼TA就会被另一个朋友圈吸引,连你朋友圈刚刚发的是什么都忘了。
“焦虑症”者则是一脸烦恼的样子:“唉,怎么办啊?我的焦虑症又犯了,我一想到那件事,就什么都做不下去了,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我就是忍不住去想……”
其实等和你吐槽完,TA就该干嘛干嘛去了,什么都没耽误。
连我女儿在遇到某些不想接受却又无法逃避的事物时,都会一脸无奈地说:“不要理我,我自闭了。”
这是前一阵流行在她同学之间的说法,并且还有配图。
那些经常把我有某某症挂在嘴边,到处和别人说的,多半和“我太胖了,我要减肥”的人一样,是没什么事的。
那么这么说的目的,又是为什么呢?
有一些人是为了求关注。有病的人总会多获得一些关注和同情,连抱怨都会获得宽容的倾听。别人都说TA有病了,你还好意思不理TA吗?出于道义和礼貌,也要关心一下,多听TA说说自己的烦恼,并表示同情和安慰。
有一些人是为了示弱。我有某某症,所以你看,我是一个比较弱势的人,我这样的人没有侵略性,和我交往很安全。我需要你这样心理正常强大的人的帮助和影响,你在我面前是有优势的。
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当发现同样患有某某症的另一个人时,会立刻感觉找到了同类,有了共同话题,有了理解自己的人。
当然,还有的人纯粹只是一种自我调侃,一种幽默而已。
近几年来,心理学的普及和传播是呈现几何级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学会了认识自己的内心,懂得对自己的情绪做一些浅显的觉察和分析。但也因为一些不够负责的似是而非的心理学普及文章,使大众对某些心理学知识有所误解,以至于出现这种随便套用某某症的现象。
但总归,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还是好处远远多于坏处。至少,它让人们意识到人的心理 也会生病,也需要治疗和疏导,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让人们不再避讳谈及自己的心理问题,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哦,你问我有什么症?
我嘛,我有老年痴呆症。我上面说的那些话如果有不对的,请多多谅解,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都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