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场到自由创业,已经两年了,我的想法、立场一直在动摇,在改变,直到今年,稍微确定了,如果之前我还有很重的外企职场思维,现在终于洗脱干净一点了。
典型思维之一就是从一动手就布局构想未来十年二十年,从一杯咖啡就想到全国品牌连锁百年老店,而事实只是,你想多了。
从一试水就踩中爆点,顺利被市场广泛接受,顺利融资,顺利复制开遍全城全国的品牌有几个?两年从无到有到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也只有陌陌一家。
更多的是从一开始做出国购物指南,转型到购物社区,最后转变成海外代购电商和分享,比如小红书,一开始做化妆品闪购,然后做全品类开放平台,最后退回到自营并发力跨境电商,比如聚美优品。
前两天碰到一学长,在苦逼三年创业,终于实现小范围财务自由后,他跟我说,他们公司从起步的海外旅游,转换到海外建筑行业深度访问,然后切换到新金融行业的海外峰会论坛,撑了一年多没有收入,第二年有了500万年流水,到现在2000万年流水。我听得惶惶然,因为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一直以为他们在做海外游学旅游……
而事实上,沉默的两年,他们一直在探索商业机会市场空间,已经多次切换业务主线,做了几次调整和转型。
这一年我发展很缓慢,非常慢。老一心思琢磨手头的两个店怎么做更好,怎么释放更大产能,可是一家店是有天花板的,是有旺季淡季的。而与此同时,身边的职场朋友跳来跳去,互联网的魔幻效应,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大爆发,所有信息扁平化透视话,A公司发了多少奖金, B年薪又翻了一番,谁升职,谁又买了房子,消息不再隐蔽,社交媒体开始公然讨论各个行业公司的收入,数字在耳膜震响,他们在安稳的职场康庄大道飞奔,你每天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博弈、踽踽独行。
怎么会不动摇,尤其是你坚持的这条路,压根没有路。这种suffer每天都在拷问,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变得习惯和淡定,用了两年,才变得清晰和坚定。
我曾把自己闭关一小时,关手机躲进房间,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我这辈子最想要什么,所有闪过脑海的词条都记下,50多条答案,买包包,旅游、睡帅哥……写到最后删删删,发现绝大多数答案都指向同一点:
生命的可能性,个体体验的最大化。
体验之于这个世界,意味着活着的每一天,我的时间,就是我所拥有的货币,我需要尽可能多的自由去做我喜欢、我享受的事情。
我享受,从无到有,把一个想法实践出来,
我享受,高强度的工作和风险博弈换取自由支配的时间,看书写字,旅游陪家人。
我享受,不管懒床在家,海外旅游,依然有一支队伍在帮我挣钱。
我享受,因为我的原因,聚拢一些人,并帮助他们一起成长。
我甚至开始享受,冒险孤注一掷的决心,不确定的焦虑感,逆人流而行的特立独行。
放下好高骛远的创业,好好做几盘生意。我着手各种类型的商铺,做判断,投入回报分析,只要有把握就接。
以前看不上不屑去参与的生意,中餐馆,窗口店,美食广场的档口铺,甚至一点点的加盟……找得到的看好的商铺都谈都开,生意是一个职业的持续的不断提升的事,最重要的是资金和经验的累积,在你渺小的时候,先去做一些小的不被人重视的小生意,累积资金和人脉经验资源,当你有了更多的筹码就可以去到跟高级的平台,和更高级的玩家,参与更加高级的游戏。
选餐饮作为起点,一方面因为刚需,开业每天都有流水,选址成本控制好的话,不太会出现亏本,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另一方面,门槛低,犯错成本低,模式轻好调整,而且有了一家店的经验,可以复制多家店。
你总要开始冒险,开始担上风险,经手百万流水,慢慢的,你开始更有胆量去参与更大风险的项目,这是我两年最大的历练和成长。
生意就像打德扑,摸一把牌,如果不好,扔掉重来。风水轮流转,总会转到你身上,总有翻盘的一天,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坚持,不是什么都蜻蜓点水的半吊子。
浮躁的社会,摇摆不定的大众,媒体鼓吹放大的种种信息,真正的狠角心里有目标、清楚差距、瞄准方向,预测抵达。
VIVIAN TAN,微信ID: lady_fabulous,微博@霓虹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