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132天。
不知何时起,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下,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被灌输上坚持,坚持,再坚持的概念,当然,在有一个明确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非常有意义的时候,坚持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但是在我们人生中,还有很多非必要的坚持,如何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否有必要呢?今天,我听一本书叫做《放弃的艺术》,这本书里把我们的坚持和放弃分了很多种,告诉我们其实,聪明的放弃也不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用现在流行的话叫做,懂得及时止损,也是一种赚。
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坚持,作者把坚持分为以下六种:
近在咫尺的胜利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坚持并且付出时间精力的原因在于我们即将要看见成果,并且只要往前继续迈一步,就可以获得成功,但事实上,往往要迈第二步,第三步,或者一直卖、迈下去,却还是没有得到成功。
可得性启发法
这是说,我们从小到大听了很多种,关于坚持不懈,然后成功的案例,所以在大脑里种下了一颗叫做坚持才能获得成功的种子,于是任何事,都以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
间断强化
间断强化的标志性因素就是当你开始操作一件事情,得到反复:负向反馈间夹杂着正向反馈,这个时候,你就无法确认你的行为,对正向反馈是否起到了作用,所以,就会一直坚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雇佣关系,或者其他合作关系,明明已经很糟糕了,但是却不愿主动放弃,原因就是,因为,偶尔会得到一些,正面的反馈,就会选择覆盖掉那些所有的负面反馈,强化了要坚持的这个事情的原因。
承诺升级和沉没成本
这两个说的其实都是一件事,当我们坚持做一件事,在投入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后,就舍不得或者很难放弃,虽然甚至自己都知道,这个坚持是没有意义的,但依然无法面对放弃。
自动被套路
我们的大脑,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总结经验,并且将经验浓缩成处理不同事件的套路,用以节省脑容量,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做事的时候,不自觉的启动套路程序。这时候我们很难分辨出,哪一个步骤和细节,我们使用了套路工具和惯性思维,而导致了最后的结果,无法作出理智的决策,以至于在恶性坚持中循环。
难以走出舒适区和固步自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这是因为从小到大,面对各种关系,我们都在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情绪模式中生活,而这种来自于小时候的经验决断一路伴随我们成长,所以当我们要选择放弃的时候,最困难的是放弃那个充满回忆的自我旧有的自我定义。
以上就是作者关于坚持的六种分类,对照下自己看看我们是哪一种坚持,是不是有这样不够明智的坚持,明天再来一起探讨关于放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