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一位小伙伴推荐了这本书。买来后,放在床头,断断续续的,隔三差五的翻几页。每次翻看,内心都会有所触动。那个青年仿佛看穿了我这个读者的内心,提出的很多问题和疑虑正是我想问的。当然,随着哲人抽丝剥茧般的循循善诱,青年内心豁然开朗。昨天,看到最后一章,谈到迷茫,谈到幸福,我止不住地泪如雨下。合上书,我好像生出一个全新的我。我自己都惊着了,为什么会如此受触动?
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不像一般的心理学书,充满了专业词汇和理论定律之类。也不是心灵鸡汤般的零星感悟和说教词。全书用一个青年与哲人交谈的形式,来探讨如何度过人生,如何获得幸福,如何看待过去和未来,如何和他人以及周围的环境相处。不枯燥、不感性、不说教,但是的确能启迪心灵,充满力量。
整本书的理论基础是阿德勒德个体心理学,而作者岸见一郎是要做阿德勒的柏拉图。哲人就是阿德勒或者岸见一郎的代言人,青年人就是读者。引言一句: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就足以抓住人心。随着哲人与青年的️五夜谈话,我这个读者不禁感叹:幸福真的很简单,就在此时此刻。五夜的交谈,哲人提出了很多颠覆青年的观点,每一个观点抛出之初,都遭到青年的强烈抵触和反驳,随着苏格拉底式交谈,青年总是到最后接受。譬如:心理创伤并不存在、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课题分离、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这些观点经过哲人剥洋葱式的分析,最终得到青年的认可。哲人给出了过好一生的良方:自我接纳、他人信赖、他人贡献。
很多读者可能感觉到,这些道理并不新鲜啊,早就在不同的书里,不同人的口中看到听到。但是系统地由一个心理学理论推理出,还是严密而有说服力的。
对我来说,有两点最让我感动,一是: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要他人信赖,用伙伴关系的思维与人相处,与人形成共同体。回想自己的曾经大大小小的烦恼,好像哪一个都脱离不开和人的关系:和同事的关系,和亲人的关系,和陌生人的关系。换一个念头,转一种方式,的确会是另一番天地。把别人当作一个共同体内的伙伴,多做贡献,利他就是利己。阿德勒说:“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这句话,看得我泪眼朦胧。是啊,你,我,千千万万的人,都是害怕自己的善意会被亏待,做了好人得不到好的回报,才不敢多对人付出善意,而死死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哲人告诉我们:自己做出贡献,和他人是否有回报,甚至是否忘恩负义是两回事啊,分别属于两个人的课题。做好自己的课题:他人贡献。因为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另外一点,是关于此时此刻。看《活在当下》时,我也是被打动的。“活在当下”成了现今焦虑的人们的口头禅。但是,为什么要活在当下,如何活在当下,很少人有去细细追问。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哲人(作者)呼吁人们: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为点的连续。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因为,“当下做了当下即完成”。这和中国古代的智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一丝丝的关联,都是劝导我们不要太为结果焦虑,尽力做好属于自己的事。
最难的是知行合一。道理懂了,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