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母亲生了五个孩子,我是最小的。我对她的感情有点复杂,但不管如何,她总是我的母亲,我总是要去好好爱她的。
她半文盲,17岁就嫁给15岁的父亲,第二年就生下了哥哥。在那个年代,在偏远山区的农村,每家每户都觉得人多力量大,人丁兴旺就是富有。然后母亲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生一个,且是躲着计划生育人员,就如打游击战似的,一直到生下我,但据说原本我应该还有个弟弟,在她怀了7个月时被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拉去引产了,当得知是个男孩时,她与父亲都悲痛欲绝。现在偶尔谈起此事,母亲也还是伤心的。
她与父亲都是典型农村人,具有农村人惯有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而我作为家里的老幺,老实说,我得感谢那个未出生的“弟弟”,因他的离去,我才是老小,才得到了母亲比较多的关爱,也才有现在的我。但中间的三个姐姐就没有我这么幸运了,哥哥作为家里的长子,母亲都是会优先考虑他。当年我年纪小,不记事,很多事都是长大后几位姐姐讲述给我听。她们回忆着,当年由于家里贫穷,她们小小年纪就要去干农活,而哥哥却什么事也不用干,像个小少爷。我想这也是我们兄妹间感情不深的原因吧,父母没有教育哥哥去爱护妹妹,而是从小就让他觉得妹妹的付出就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教育手足之情的重要性,这就是缺乏爱的教育的结果。姐姐们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父母就让她们缀学去打工的挣钱养家供哥哥读书,哥哥一直读到高中,最终还是没考上大学。但父母又为他的婚事、事业操起了心。
在我上学时,我也曾缀学了一年,那时我才12岁,我们家给一个编织厂加工花篮。当时家里小工不够,父母就商量着让我缀学当小工,当时我也有着厌学情绪,居然也就答应了。整整一年,从早上六、七点到晚上十一二点,对于小小年纪的我,确实承受不了。经过一年的打工生活,倒也改变了我的思想,想着:读书还是好的。当时家里条件也逐渐好起来,姐姐们说服了父母,家里几个女孩都没上学,总要让小妹继续上学吧。然后我的命运就这样一步步改变了,姐姐们鼓励我一定好好学习好好争气,母亲以“不好好学习,就出门打工”来刺激我,所以我刻苦学习,终于成为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从而走上了与姐姐们不一样的路。姐姐们到现在一说到上学的事,都还对母亲有所怨言,但至少她们每个人都有个好归宿,虽有报怨,但还是孝敬着母亲。
从一个女人的立场来看,母亲也是苦命的人。父亲小小年纪就成家,并没有太多的责任感。与公婆不和,再加上5个小孩,吃喝拉撒都要她一个人,着实不易。7年前父亲先她一步走了,现在她一个人在乡下,住着小洋房,养着鸡鸭,等我们姐妹回家时杀了给我们吃,过着悠闲的生活。这样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