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过去上课,老师经常会翻开教学大纲或者考纲,里面有几个动词很是关键,了解什么什么,掌握什么什么,对巴拉巴拉熟识并运用。
前者是用来休息放松的,后者才是考试的重点。
还有一种在大学老师口中学生心知肚明的潜台词,这个词称作了解,了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必记也不会考。而不会考对很多人又意味着,不用听。
所以,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会神游太虚,暂时逃离一下,开个小差,玩个手机。
我常常在想,这些了解的知识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老师不会把它略过直接进入下一章的“掌握”。
很多的了解知识其实是对于知识的眼界的一种拓展,思维上升到的一种高度,正是因为可能目前的程度无法充分了解掌握这种高度,所以才去了解,先看看这是一个什么,为日后更加深入的理解做铺垫。
而我们往往忽视它的作用,不考就不愿意想,不用记就不愿意听。而当迈入更高的门槛之时,你会发现,它可能变成你难以逾越的瓶颈。因为有些思维高度,在特定的年纪没有达到,可能以后很难再有那样的机遇。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对于新的事物,多数人的下意识都会去回避那样的陌生,而有时正是需要去了解,了解一下那是个什么,喜欢与否是在了解之后才下的断言。记得原先和一个男孩子聊天,坦言自己不懂交响乐。他笑:“我也不懂,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和我去听,我会选择尝试。”当我们连尝试了解都没有,有遑论自己喜欢不喜欢,了解与否?闺蜜常常抱怨自己的男朋友情商太低,很多人事庶务不通经常在大事小情上闹许多笑话,她常常劝他看书也不看不学,或许这个的根源来自于两人家庭物质条件之间的差距以及男孩内心深深的自卑感,可是同时,一个女孩子愿意和他一起去尝试选择一个新的生活领域,他为什么就不愿意了解一下,一个可以开拓自己生活眼界的方式来真正提高自己呢?
去了解是拓宽眼界的第一步,而无论在学术和生活中,眼界于人的重要性又何止于那比学习新事物快几秒的时间呢?
希望你我,都可以,尝试去了解自我,他人,这个世界
期待更好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