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in mood"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以我自身来讲,2016年10月份,遇到了人生中第一眼心动的男孩子,第一眼看到他嘴角上扬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场战争我已经开始输了。像所有烂俗剧情一样,相遇,相处,在这段不明不白的感情里我处于一个完全被动的状态,细节之处大致大多数人也能猜想的到。后来失去联系的很长一段时间,整日里的我不眠不休,拿着手机等深夜他发来讯息,收到每一条消息的我就像惊弓之鸟,在宿舍里咋咋呼呼。无心学业,无心做题。
在这段感情里,我一大半是不快乐的部分,心中早已明了并不是会相濡的那人,却种种纠结,多数在发呆。醒时入睡时多是那人与那人相关琐事,见人就爱诉说自己的故事,期待得到心中想要可以支撑下去的答案。
那半个学期凌晨前没有入眠火,脸色蜡黄,每日用一层层黏腻的脂粉掩饰眼角的疲惫。那一阵子没有做任何比赛,没有兼职,没有阅读,没有计划,就连吃了什么也不大记得。
我这算不算是略微严重的"情绪患者"?因为情绪化严重,在大舞台彩排时与一群人争吵过,真是无法理解当时指着别人鼻子说:"出了什么问题你给我等着"的我自己;因为情绪化问题一年写了两份离任书;因为情绪化问题,刷新动态只要一条别人相关的事情,能忧郁个小半天。当然,由于情绪化问题,从90斤迅速胖到了107斤。
我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你怎么一天到晚很烦躁",细想来,可不,这就是我的口头禅。"我好烦....""我好烦...",确认所说无误之后怜惜身边亲友,被我这个"紧箍咒"念了二十几年。罪过罪过。
我真正开始改变这种情绪化是下决心从那段感情抽离的时候。我逼着自己列出不能跟那个人在一起的千千万万种理由, 其中最大最无法逾越就是价值观。我开始做自己的计划,考证,上班,书单,口语,计划攒钱,旅行,留学。这不是我瞎编乱造的励志鸡汤,是很短一段时间内我的变化。我想,某种程度上因为意识到之前浪费了的太多的时间,当然,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父母。曾经有一个微博话题"父母做过最让你泪崩的事情",一直在心里,这是第一次码出来,高中那一年,有一天晚上,喝完牛奶我就顺势把被子给母亲,后来去卫生间的时候看到母亲躲在厨房屋脚喝我杯子里剩下的没有冲开的牛奶渣,我从来没有觉得她这么瘦弱过,即使今天,每次提及当时场景,还是鼻头一酸。
情绪化是可以改变的。你要有很强的意识,总有你能为之努力的人。当然,今年开端这段时间每天连闲散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了,还多亏我一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日常就是一起上课,一起运动,一起出游,每周末一起电影。
当然还是会有控制不住的时候,生活问题有时候棘手的没法振作,逼迫自己,停止发呆,开始你最需要做的事,总之就是快速让自己摆脱这种情绪。
想说的话很多,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情绪疯子。关于这方面问题有想要交流的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