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萨利机长》终于在国内首映,其实很久以前就在和菜头的公众号里被推荐过了。真正看完,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
虽说电影都是被艺术化的,但是作为基于事实的改编、基于要被观众接受的表达方式,总体仍要符合实际情况。基于此,这部片子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三个词:程序、客观、职业。
虽然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当事人经受了挫折和委屈,但正是程序、客观和职业帮助包括你我在内的普罗大众享受到了更安全高效的生活。
【程序】
尊重和遵守程序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许不是最佳途径,但正如所谓民主本身,也许很难选出伟大的领导人,但可以确保当选者不会偏离正常标准太多,长期来看是确保整体效率的最优路径。
整个飞行过程中,两名驾驶员遵照程序的要求交叉互检、遵照程序的要求确认飞行数据、遵照程序的要求做各种重新启动的动作,所有尝试被证明无效后才开始按照基于职业训练与经验的人工操作。
委员会的调查人员遵照程序,对事件的发生做各种揣测和实际访谈、测试。相信实际调查过程会更加繁琐和冗长,不但按照片中假设的35秒、恐怕从1秒到60秒全部都模拟过。只有穷尽所有可能性、确认是否存在其他任何可能的解决方案才善罢甘休。不是因为委员会的调查员与机长有任何私人恩怨,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发现真相、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今后类似问题的发生和使其他飞行员遇到类似问题有更多决策的依据、也为了大众知道真相的权利。
同样的,虽然强大的航空公司工会在调查过程中为帮助飞行员起了很大作用,但仍然遵照程序的总体要求,没有徇私舞弊。
【客观】
尊重事实,还原事实,数据说话,在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做合理推断。
作为艺术化的需要,影片突出了机长与调查委员会的对立,但无可否认的是大家都在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所以机长得知有一台发动机可能仍然在工作的时候满脸震惊,虽然当时飞机的数据、操作体会和经验都告诉他两台发动机都已经失去动力。但如果事实证明发动机仍在工作,他也会承认自己事实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调查委员会在尊重数据和探究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无法用数据精确衡量的人的反应,并尊重基于此得出的结论,也让人感慨。
【职业】
整个事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所有人都忠于职守(中文的意思不够准确,其实只是大家都在did their jobs,做了这份职业要求做到的)。
主角萨利机长忠于职守,尽最大努力避免机毁人亡的事件发生;迫降后机长亲自检查每一排座位后才下飞机;获救后第一件事是核对乘客人数,直到确认所有乘客获救才不再是执勤中的机长变成一名普通的雇员和平民。
两位飞行员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都保持镇定,也是职业的表现。观影过程中我无数次希望他们在调查过程中表现出激动、或者在调查结束后表现出如释重负。但是并没有,因为这也是职业素养之一,作为飞行员,尤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名空姐在发动机失灵后先是巡查机舱要求所有乘客系紧安全带(记不清了,是不是有这个镜头?),机长下令后齐声向乘客反复重复自我保护的要求。虽然她们受过专门的训练,但她们仍然是普通人,面临的与其他所有乘客一样,是生与死而不仅仅是气流干扰。
塔台指挥员不必说,最快速度协调各方资源为需要迫降的航班打通一切可能的资源,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自己的职责。
着陆地点附近的轮渡,职位说明书中未必要求他们发生发生第一时间来抢救,但他们的及时赶到帮助100多个生命免除沉入海底或者被冻僵的命运。
警察、潜水员、医生更不必说,二十多分钟完成整个援救工作,无人伤亡的奇迹离不开强大的应急反应机制和所有人忠于职守。
而所有的调查人员,也只是尽自己的职责,希望找到真相和更好地解决方案。即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和机长本来就是朋友,或者也许心底同情和支持机长。
其实,就是论事的社会、总体符合经济学利己原则的社会才是更好的社会,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