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不管教的勇气》,生活中我们作为父母,育儿很容易感情用事,希望控制管教孩子。
《不管教的勇气》分享做到不管教的勇气真的是挺难的,作为父母,我一直希望把自己放手,让孩子去做,每当我不去管他时,自己就想,这样管着还不行呢?要是不管不知道什么样子了,听完攀登读书的收获,作为父母值得学习。
父母所能应该做的事:帮助孩子靠自己判断来定人生,而不是替他们决定,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从中找到学习的喜悦。
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怎样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赋予孩子面对生活勇气,做到不表扬,不批评,让他们不怕独立追求自己的人生,心存高远,脚踏实地,走下去。
一、我们想教育什么样的孩子?
作者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自立。而一个人实现自立则需要具备三大条件: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现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知识技能永无止境,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以后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性格至关重要,而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够很好的认识自我,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的自立品质,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通货。
所以,一来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好好用语言表达诉求。二来,对待孩子时,父母需要注意,体罚并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此外,作者说,批评即使没动手,某种意义上,也等同于体罚。
二 、不管教,如何育儿?
作者说,既不批评,也不表扬。
“不批评”很好理解,因为当今的主流理论基本上都是让我们去“温和而坚定”的引导孩子,批评只会增加他们的逆反心里,而本书的理论也是如此,没有人喜欢被批评,批评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它也许会让孩子在当下顺从,却并非真的有效,因为那只是孩子害怕父母的权宜之计。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
但是,为什么也要”不表扬“呢?
作者认为表扬也不是育儿的好方法。因为孩子可能会依赖表扬。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
同时,也需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自己好言相向。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可以用“谢谢”。比如,孩子带孩子坐公交车很安静,可以说:“谢谢你这么安静。”
这样能让孩子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如果孩子能从一个行为中获得贡献感,就不会再做让家长头疼的事了。
三、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
岸见一郎说,学习是孩子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没有谁能代替。而学习的后果,都得由孩子自己负责。那么父母能做些什么?
1.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它促人成长,不仅为自己,还能为社会作贡献。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些。
听过一个故事,在以色列,父母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习惯和欲望。孩子一两岁的时候,他们就会为孩子准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画书或者带有奇形怪状符号的书,一有空闲,就把这些书摆在孩子们面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当妈妈的会将一滴蜂蜜滴到书上,让孩子明白读书是甜蜜的,这是一般犹太母亲培养孩子对书的感情的普遍做法,寓意是告诉孩子,生活中遇到困扰时,你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帮你消除它,让你感到生活的甜蜜。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喜悦的。
2.不要开口闭口只谈学习,学习没有特权
对孩子的未来,我们的视野也要宽广。一次考试的得与失,真的无关乎孩子的前途。我们自己可以想想,自己初一时那一次数学考砸了,跟我们今天有什么关系?初二时,自己进步了十名,是不是决定了自己今天的事业成就?都未必。
我们要有勇气接纳孩子的真实面,别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就像那句网络盛行的“你不是别人家的父母,凭什么要求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听起来虽然戏虐,但是道理不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父母要去关注孩子的真实面,不要拿他们与理想中的孩子作比较。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那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时,会产生一种安心感,而这份安心,才是他们日后面对世界上各种挑战的力量的基石所在。
“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的话说了吗?”有些父母会遇到这样的控诉。
换位思考一下,开口只谈学习的父母是不是很烦人?!
如果真的希望在学习上能帮到孩子,父母可以参考以下三点做法:
①批评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②帮助孩子学会友好待人。人生不只有竞争,还有朋友。切莫让孩子成为学习很好,却只知道考虑自己的人
③让孩子体会到贡献的价值感。引导孩子乐于助人。具体地对孩子说“谢谢”“你帮了大忙”之类的话。贡献感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3.不要养育高分低能的孩子,给予孩子特别的待遇
网上曾报道过一个“神童”魏永康的故事,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从8岁上中学开始,魏永康的妈妈就开始了陪读。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孩子插手,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还亲自给他喂饭。
“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
然而妈妈想错了,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孩子在学校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最终被学校劝退。
本书作者认为,即使是考生,也不能享受特权。一个劲学习的孩子,和痴迷于工作、被爱情占据头脑的一些大人一样,都不是健康的状态。
如果父母说:“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孩子也许就会以学习为理由不去承担其他事。这可能导致孩子连学习这件事也做不好。
作为家庭一员,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必须学会合作。一来人生的许多课题都需要合作。二是合作能让孩子有价值感。这样他们会更喜欢自己,更有自信。自信能促使孩子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学习。
4.不要俯视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作者强调,没人能代替孩子学习。而学习的后果,都得由孩子自己负责。那么父母能做些什么?
①孩子不怎么学习时,父母可以认真地问自己有没有能做的事。
②不对孩子的学习横加干涉。父母可以在征得孩子的同意时,和他们谈谈学习的事。如果孩子不愿意,那就暂时不谈。同时,告知孩子可以随时找自己商量。
③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和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存在差异,但作为人,两者是平等的。父母如果能平等地对待孩子,就不会任意地批评他们。孩子也会更冷静地接受父母的建议。
四、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1.不要认为自己不行
成长的路上,孩子可能因为一次失败,或者学习失利,从而产生认为自己不行的想法。这种想法会伴随人的一生。它让孩子无法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没价值。结果不仅使孩子在学习上没自信,也会影响他们解决其他的人生课题。
有时候,孩子不愿投入课题,是不想面对结果。他们害怕付出行动却没有好结果,所以宁愿选择逃避。
因此,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赋予他们勇气,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2.学习应该认真,但不必过于沉重
孩子成绩不好需要道歉吗?
作者说,孩子学习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如果这次成绩不好,不用觉得辜负他人,也不必消沉,只需为“下一次”努力就可以了。
此外,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形成错误观点,使孩子认为没有好成绩就会遭受冷落。同时,不要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不然,他们会更沮丧、更消极。
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应该认真学习,但不必让自己的负担过于沉重。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生活中,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行为。他们聊起孩子,多数只提孩子这个不好,那个不行。但这并无益于孩子。
作者说,孩子的缺点像黑暗,投以光明就会消失。其实,就是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比如,孩子的思维跳跃,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发散性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更有创造性。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尽管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父母要尝试着、有意识地去关注孩子的长处和行为中好的一面。
4.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决定人生
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学习不理想时,难免会消沉和产生疑问。这时,父母需要做到两点。
①接纳孩子的真实面。孩子也许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这和父母的理想会有差距。即使如此,父母也要去关注孩子的真实面,不要拿他们与理想中的孩子作比较。
当孩子体会到父母是无条件地爱自己、接纳自己时,他们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这种安心感会促使孩子更有力量去努力。
②父母别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也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可能让孩子怀疑自己,并产生抵触心理。这些状态,都将使他们无法冷静思考。
作为父母,所能做的、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而不是替他们决定。
我们都曾是孩子,但成为父母后,却忘了小时候希望父母怎样对待我们。
本书不仅告诉我们,如何“不管教”孩子,才是更好的管教,同时也启发我们从孩子的视角理解他们,继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接受父母的指导和意见。
我们不能遇见和判定孩子的未来,但我们可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鼓励他面对生活的勇气。
孩子不需要一味的批评也不需要过度的表扬,这世上不会所有人都对我们的孩子和颜悦色,我们可以通过感谢让孩子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刻感受自己的贡献和价值,从而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未来的路让孩子自己走。
作者:遛娃团长鱼妈,
90后宝妈
我不是拍延禧攻略的于妈,
我是带你一起科学遛娃的鱼妈
520亲子成长迹联合创始人
擅长亲子活动方案策划和社群流量增长变现。
线下帮助超100组家庭,策划组织亲子活动,享受美好亲子时光。
线上利用社群流量增长变现思维,一个月辅导帮助5位小伙伴月入过万。
2019年立志带100位宝妈通过社群流量增长变现实现月入过万,陪娃读100本绘本,写100本育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