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大叔主编的《微信营销与运营》是我从2017年2月14日开始的#100天33本书#计划读到的第25本书。这本书的编者是秋叶PPT团队的运营总监秦阳。
与书结缘
这本书《微信营销与运营》是2017年3月11/12日在苏州参加海峰老师DISC双证班F44期培训时,获得的6本赠书之一。
另外一本《新媒体营销概论》则是参加2017年2月19日在苏州参加DISC一日商学院,得到的两本赠书之一。那天秋叶大大叔也是分享嘉宾,分享的是DISC与新媒体运营。那是第一次线下活捉一只大叔。拿着大叔的书主动勾搭成功,得到签名并合影。
三三的一句话书评
以微信为中心,以场景为单位,系统、接地气介绍了微信号、公众号运营的道、法、术,特别适合微信运营从启蒙到进阶打怪。
跟秋叶大叔学做人得体
这本书的第1章从总体系统结构性地分析了微信运营的几个方面,包括个人微信、企业微信、微信公众号的概论。
这本书的3—7章具体介绍的公众号运营的规划策略、实战技巧、必要套路、标杆学习,这里不再复述,对微信公众号运营感兴趣的小伙伴买回来看看你就知道啦。
而第2章主要就微信个人号的运营实战的方方面面,给了我很多做人要得体方面的启发。
微信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1、通过个人微信打磨自己的品牌形象
在自媒体时代,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声音。而微信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互联网形象,说大了就是个人品牌。
通过统一的昵称,让自己在新媒体矩阵中更容易形成自己一致性的个人品牌。比如微信、微博、简书昵称我都叫“勇猛精进的三三”,它即代表了我目前所向往的状态,也代表了我目前的生活方式。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注册年头比较早(2014年),随便取了个“星期三”的名字。好在现在可以改了。
对于昵称编者也建议起昵称也要符合人们的记忆习惯,易拼写,便输入,方便别人记住你,找到你。不要朝三暮四,有事没事换个昵称。
你的朋友圈从某种程度代表了你的大概请注意你的一言一行。
新的一天,往往从批阅“朋友圈的奏折”开始。朋友圈发布的状态就是关于一个人各种碎片化 等信息,能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大概。
有些人一天到晚满满负能量,喜欢过度宣泄、抱怨,觉得这个世界对自己怎么就那么不公平,这个世界怎么就那么不美好。
作为一个职场人,有的人经常上班时间转发一些与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东西,你想说明你很闲还是咋滴,保持点专业度好不好。
经常传播一些低俗链接,谣言的小伙伴是不是能长点心啊。
2、通过微信,做适合自己的人脉管理。
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常我们自己会遇到,主动添加好友和被添加好友的情况。想想哪些人添加自己为好友让自己觉得很舒服,学学这些人的做法。想想别人加自己最不喜欢的是那种情况,避免自己出现那种情况加别人。以同理心换位思考。
不要把加微信仅仅当成加微信。我们很多时候把加微信就当成加微信,加了微信之后也没有什么然后了。能不能自己在以后主动做一些自我介绍。用自己的行动也影响别人。让微信加的人,不仅仅是微信里面的通讯录,也是我们的人脉。
如果加本人微信,我们可以说明“自己是谁”+“怎么知道对方的”+“为什么加对方”+“自己能提供什么”+“一点礼节性的寒暄(如有必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先想想自己能提供什么。做得体的互动。不要随便群发、投票等骚扰。
通过标签分组备注功能加强自己的人脉管理能力。我们常常说知识管理,其实人脉也是一种知识。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朋友圈标记标签,进行分组。一开始并没有这种习惯,微信的朋友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发现“咦?这人是谁?什么时候加的?”
get到原来可以通过小技能批量添加标签分组,强烈推荐大家使用。打开微信界面,依次点击“通讯录”——“标签”——“新建标签”/或者选择已有标签——“添加成员”——“从群里导入”。这样选择那个群里,你的好友都会被自动批量加上标签。运用这个小技能我分分钟完成了朋友圈中400+同事的分组标签,其他因社群而添加的好友的标签。“哦,原来,我们在哪个社群就认识啦”。
适当的备注更能唤起我们对一个人的记忆。比如添加主分组-地域-行业等信息。
3、一些小贴士,很重要
有事说事,别就说“在吗”,真的很难回复。
尽量不要用语音的方式回复别人(除非必要),文字的方式更方便对方查看、检索。
发一些耗流量、占内存的文件、音频等的时候,请问一下对方方不方便接收,或者换成百度云链接或者石墨文档的形式,会让人感觉更好一些。
和线下交往一样,及时诚恳的表达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