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灰云褪去,乍现阳光。雨后初晴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我来到一处幽深寂静的竹林中,脚下是湿润的泥土,头顶是茂密的枝叶。落目之处,苍翠一片,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阳光的洗礼,使得大片竹子落影成碧、竹影斑驳。泥土散发着大自然的清香,沁人心脾,伴随着浓浓的绿意,连带着人的心情也瞬间好了起来。
依稀记得,自上一次来过这里,已有数月之久。如今重游此地,又是另一番感受了。转过山路,便远远地看到了那所颓败的老房子。印象里,老房子一直是空着的,无人打扫、无人看管。破损的竹篱是简易的围墙,竹篱外小桥流水,洗衣的青石板,静静地伫立在水中。院子里的鸡舍、花架以及一小块菜地都是杂草丛生,很难看出原来的面貌了。房子旁边长着一棵桂花树,不是开花的季节,想必也不能嗅到花香了。但是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却也赏心悦目。
站在小路边,我静静地看着这所老房子。房子虽然破败,但隐蔽在竹林中,倒显得神秘起来。竹林、水流、小屋,让我想起了古人归隐的情怀。如此之地,如此之景,总让人觉得,这里该是有位主人的。也许可以是位老婆婆,或者是位老爷爷,甚者是位信仰佛教的信徒。择此地幽居,清风玉露为伴、溪流鸟鸣悦耳、竹林深处修心,晨起嗅花香,朝坐赏夕阳。这是多么美的生活,静雅安宁。我站在这片原本陌生不过的地方,却是感觉到些许熟悉。总觉得,我好像在梦里见过,这幽静的竹林深处,有一所古老的房子。
这所房子该是有故事的吧。它也许见证了一对夫妇的恩爱,一群孩子的欢乐,它是一个温暖的房子,一个温暖的家。它的主人,定是兴趣高雅之人。修篱、种花、品茶。那历经岁月沧桑的花架,便是最好的说明。许久没来过此地了,抑或是许久没有享受过“静”的美好了,这份熟悉感、亲切感,显得那么真切。我不知道这所房子是何时所建,也不知道是何人所建,更不知道它为什么荒废如此。总之,这不重要,我看到了苍老的房子,安置了浮躁的心。
我想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随着越来越多老人的逝去,以及更多年轻人的离开,山林村落必定成为过去。正如这所房子成了光阴的过客,主人的回忆,甚至一天天地被人遗忘。
不晓得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否有着这样的场景:那个人还在的时候,他总是佝偻着背,蹲在那小小的菜园里,种下一粒粒种子,捧起一抔土。用松皮般的双手将一株株杂草扯掉。他偶尔也会看看鸡鸭,撒几把米粒,舀一瓢水,坐在藤椅上,微眯着眼睛,慈祥地笑。或许,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记忆,无关乎细节,无关乎地点。这所老房子里,也承载了一个家的意义,也触动了每个人的内心。来到此处之人,必然有所感思吧。
如今很多人的身边,有花花绿绿的风景、形形色色的人,却再也没了那个人亲切的笑颜,没有了耳边熟悉的乡谣。随着时光的飞逝,这些东西都已不在了,终究是物是人非。有些东西,一旦逝去了,便再也无法挽回。无论是人,是事,还是刻苦铭心的记忆。都会随着时光冲淡,淡到转瞬即逝抑或慢慢消散。只是在偶尔忆起的时候,心微微刺痛,泪慢慢下流,没有当初的刻骨铭心,只有如今的黯然伤神。正如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我们怀念经年的过往,徘徊了许久,不如静下心来,过好现在。真心对待身边人,真心对待人生。即便思念走不出原来的地方,当我们看遍世间繁华,也终会发现:最好的温暖,不是不渝的誓言,而是灵魂的相守;最美的风景,不是流年的花开,而是有你的远方。
有生之年,终不能幸免。谁都会失去些什么,总有些遗憾。我们不能安排命运,就要学会在命运的转轮里巧妙的选择,弥补过失,填补心灵的空缺。
天冷时,给亲人、朋友打个电话,互相祝福,道声珍重;浮躁时,走出去,看看宁静的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放松心灵;孤独时,与书为伴、与友为伴、与亲人为伴,互相温暖;失意时,想想儿时的快乐,奋斗的初心,积极面对,勇往直前;谁都是上帝创造的尤物,独一无二。我们应揣着博爱的心,温暖别人、温暖自己。选择我们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便是为充满遗憾的人生填补空缺,以求心安。
伴随着时光轮转,冬夜逝去、春雨来临、夏虫鸣起、秋实累累,总会有一些东西随风散去。这令人忧伤却也无法逃离的轮回,再美好的事物,也会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淡去,一物高于一物,美好的回忆总会被更美好的回忆所覆盖。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全力,让每一天过得灿烂,让人生少留些遗憾。
待有一日,我们走过漫漫红尘,看遍世间风景,清冷的渡口,亲人、朋友或许已是天涯,终究只影一人。如果那时我们的人生已然无所谓风霜,无所谓雨雪,我们的内心安宁且平静。那么飘然远去的心尘,定是带着诗意的美好,带着清纯的美梦,萦绕空灵的禅音,风中飘扬、落地生花。我们亦可静守一帘烟雨,浅念一世常安,为人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为生命添一缕芬芳。
有时,我也会偶尔想起,曾几何时,那偶遇的竹林。我便跟随心的方向,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徘徊,在孤寂的竹林里,在暖阳的光芒里,再看一看那古老的房子,忆一忆那曾经的美好,待看竹归来,铺纸执笔,细绘诸多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