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别人的好”,和之前的注意力三大误区里“操别人的心”息息相关。
文章分三个部分,和人相处的四个阶段;为什么我们见不得别人的好,如何正确认识别人的好。
第一部分:和人相处的第一个阶段
1.我不好,你也不好;
2.我不好,你好;
3.我好,你不好;
4.我好,你也好。
这四种状态就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会遇到的四种不同的情景。在这四种状态中,只有第一种状态和第四种状态是我们都出于状态对等的角色,也是最美好的状态,它能让我们消除很多的心理隔阂,和别人愉快的相处。第二种和第三种情景特别容易会让人产生偏见:见不得别人的好。第一种情景下,是我们大家都处于不好的状态,大家都过得不好,反而没有了计较。第四种情景,是大多数人永远无法进入的情景
第二部分:为什么我们见不得别人的好,
1.因为比较,我们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处境和别人的处境做比较。当别人好我们不好的时候(第二种状态),我们会出现心里落差,产生妒忌。出于心里的保护机制,我们可能会倾向于盼望让自己变好或者别人变坏,让别人和我们出于一种状态,来消灭我们心中的妒忌情绪。
如果你生活在家里姐妹众多的家里,有很多姐妹的话,那这些姐妹的比较会持续一辈子。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把自己和别人比较。越是同一个起点出发的人的比较就会越严重。
2.因为优越感,当我们好别人不好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要强,进一步一种自我证明,证明自己比别人要强。但是这种情况也是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去见得了别人的好。别人如果变好了,我们之前拥有的那种上位者的优越感可能会消失,这会让很多人觉得惶恐不安,所以急切地期盼别人不要变好或者说别人一旦变好,就急切希望发生什么让对方再次变坏。
小时候我们可能都听一部分老人说过这样的话,当年的王三过得有多惨,然后不停的数落他当年的囧事,然后最后以不可思议的语气说出现在王三居然变得比别人都好。有时候你能从这种语气中听到一部分骄傲感,对当年的自己比现在的牛人(王三)要牛而感到高兴。我们姑且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对优越感的追思。这是我们心里当优越感别摧毁的时候的一种心里安慰。
第三部分:如何正确认识别人的好
从第二部分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很多见不得别人好的原因都是因为比较。其实他们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比较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1.我们都处于变动之中。时间在改变。我们之间相处的相对状态也时刻在改变。
2.比较往往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或者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只要有比较就会有落差。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非常非常大。并且你往往不是在和一个人比较,你是在和众多人的众多优点,缺点比较。如果你可能和a比较身材。那你可能b比较头脑。你可能和c比较孩子。相信我任何人你都能找到和他比较的地方。
3.比较很容易让我们忘记自己的行动。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不作为。
所以,与其关注别人自嗨或自虐,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成长!
第二个误区:见不得别人的好,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思维(是非思维),而不能正确的去认识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不能正确地向别人学习,(当看到别人优点时悉心学习,当看到别人的缺点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元思维的可怕之处在于,判断事物太多单一: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是朋友就是敌人。这样会导致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变得很极端。很容易做出很多偏激的事情,你还浑然不知。
那如何避免这种二元思维的最好办法就是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让自己更冷静更客观,能够学会深度思考,给自己的思考提供更多的选项,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反思:
总之,今天的课程中我能知道自觉或不自觉地比较是难以避免的。老师说“你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才可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转换思路来改变命运。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我不喜欢见不得别人好,因为当我把过多的注意力花费在别人的身上时候,我就没有注意力,花费在自己的提升上,在我看来见不得别人的好,或者说和别人比较,都是对自己的一种不作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要全力杜绝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