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的晨读课我没有参加直播,因我外出讲课,但孩子们自己参加了,并且自己抢麦,上麦,而且诗也会背了,诗配画也画好了,一切出乎我的意料——不可能全部完成,但事实完成了,还挺不错,孩子们告诉我,按照我平时的步骤学下去的(开电脑、抢麦的都是他们的,周二我已经把诗抄在了黑板上),我感觉到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心里太高兴了,给孩子们喝彩。由于我怕孩子们对诗的意境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我"不放心",又在星期四早上重新学习了一遍。
这次的回放学习,有针对性。在细雨霏霏的黄梅时节,诗人邀约友人前来下棋,但不巧友人没有赴约,诗人妙手天成便写了这首《约客》,让我们伴随着诗人一起走进这独特的等待吧。先了解作者,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宋太祖八世孙。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释题,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夏天的夜晚等待一个人来访的所观所感。
了解诗意。约客 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的意思是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读出节奏感,韵律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指导孩子们结合诗意认真体会。孩子们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基本上说的都是这句话的意思,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我们边读,我逐字逐句讲解,引导,走进诗里,走进作者,体会意境。
细读感悟,想象。"黄梅时节家家雨。”作品开篇首先点明了时令,“黄梅时节”,也就是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接着用“家家雨”三个字写出了“黄梅时节”的特别之处,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这句中,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的美。蛙声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聋,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静——以动写静。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是有意要弄出一点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优虑,诗人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动作。“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全诗的诗眼,使诗歌陡然生辉。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友人久等不至,虽然使他不耐烦,但诗人的心绪却于这一刹那脱离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寻到了独得之乐。
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也许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做有点难,不过,这样能够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想象力、深层次的考虑问题的能力,能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这些需要慢慢的去培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入诗入画入境。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形象刻画,展示了一个孤寂者深夜期盼又忍不止的特殊感受,还不鲁的,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