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傅盖臧列传(一)
虞诩(?~137年),字升卿,陈国武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他的祖父叫做虞经,担任郡县中的狱吏,判案公正公允,务求从宽处理。在每年的冬月要呈报死刑犯的卷宗时,他都是痛哭流泪。虞经曾经说过:“东海的于公为家中提前修筑高大的里门,他的儿子于定国最后官至丞相。我已经判决案件六十年了,虽然比不上于公,也应当差不多了!我的子孙们为什么不能升任九卿呢?”他因此把儿子虞诩的名字取做升卿。
虞诩在十二岁时就能通晓《尚书》。他早年丧父,由祖母养大成人。他对祖母非常孝顺,当时的县中举荐虞诩为孝顺的孙子,国相感觉非常惊奇,就想任命虞诩为官吏。虞诩推辞说:“我的祖母已经九十岁了,她离开我不能生活。”国相于是作罢。后来虞诩的祖母去世,他在服丧期满后,被征辟到太尉李修的府中任职,封为郎中。
110年,羌胡反叛,侵害摧残并州和凉州,大将军邓骘因为耗费兵役资费,国力难以支撑,想要放弃凉州,以便集中力量守卫北方边境,就召集公卿开会商议。邓骘说道:“这像是舍弃一件旧衣服,还能凑合缝补另外一件,起码能保留一件完好的。如果不这样去做,就会两件全都毁掉。”参与议论者都赞同这个意见。
虞诩听说过后,就劝说李修:“臣私下里听说公卿大臣定策舍弃并州,依愚臣的看法,这事非常失策。先帝开拓疆土,费劲辛苦然后才平定下来边境,现在因为害怕花点小钱,就想转而放弃。如果舍弃了凉州,就马上会以三辅地区作为边塞;三辅地区作为边塞了,先帝的园陵就会暴露在外。这样的决策非常不应该。古语中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察那里的军兵强壮勇敢程度,确实超过其他各州郡。现在羌胡之所以不敢进攻占据三辅地区,是因为他们有心腹大患,因为凉州在其身后。那里的土人之所以推锋执锐,没有反顾之心,是因为臣属于汉朝的缘故。现在如果舍弃这些地区,转而迁徒安置百姓,人们都乐于本土,不愿意内迁,肯定会生出异志。如果有豪杰群雄相互聚集,席卷向西,即使孟贲、夏育这样的人作为军卒,姜太公作为统帅,也仍然不能抗拒。商议者只是用缝补衣服作为比喻,虞诩我担心一旦肌肤崩坏,恐怕会伤害肢体了。舍弃凉州决不是什么良策!”
李修说道:“我原来没有想到这些。如果没有了先生提醒,差点坏了国事。但这计策到底怎样才好呢?”虞诩回答说:“现在凉州百姓受到惊扰骚动,人心不安,我很担心那里会出现非常的变故。现在应当安排四府九卿,各自征辟州郡中的几人作为掾属,把那里的州牧、太守、县令、县长的子弟都封为官员,对外进行劝勉激励,以报答其辛勤为国,对用官职进行限制,以防止其生出奸邪之心。”
李修对虞诩的提议非常赞许,就重新召集四府人员开会,全都按照虞诩的建议落实,征辟西州的豪杰到京师担任掾属,加封州牧、太守、县令助长的子弟为郎官,以进行安抚。
邓骘兄弟因为低级的官吏虞诩否定他们的提议,因此心中感觉非常不舒服,他们指使官吏暗中中伤虞诩。后来,朝歌贼寇宁季等几千人攻打杀掉县长县吏,聚集屯驻多年,州郡中不能禁止,邓骘借机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
虞诩过去的老朋友都来凭吊他说:“去朝歌那个地方,等于前去送命啊!”虞诩笑着说道:“立志不选择容易,做事不回避艰难,这是作为臣子的职责。不碰到盘根错节的复杂局面,怎么能识别出是否为治理国家的利器呢?”
虞诩刚到郡中时,先去拜谒河内大守马棱。马棱先是勉励他,然后问他:“先生作为一名儒者,应当在庙堂之高中谋划,为什么反而被派到朝歌呢?”虞诩回答说:“在我被任命那天,士大夫都来见我凭吊。在虞诩我看来,这是宁季他们的寿命到期了,他们再也无法胡作非为了。朝歌是古代韩、魏国都的近郊,背倚太行,前临黄河,离敖仓不到百里,青州和冀州流亡到这里的达到几万人。贼寇不知道打开敖仓赈济百姓,招募部众,劫夺武库兵器,然后扼守城皋,切断天下的右臂,所以根本不值得担忧。现在他们的部众正在兴盛,我们很难和他们争锋。兵不厌诈,希望明君给我时间和单独决断的权力,让我慢慢收拾他们就行了。”
虞诩到任后发布命令,按照三科的标准招募壮士:从县衙掾丞以下官吏,各自推荐熟悉的亲友,有过抢劫前科的列为第一等,有过偷盗前科的列为第二等,在父母丧葬期间服孝期间不从事生产的列为第三等,共招募到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款待他们,免除他们之前犯下的罪过。随后,虞诩派他们深入贼寇中,引诱贼寇抢掠。虞诩埋伏好官军等候,伏击杀伤向百人。
虞诩又暗中派出能缝补衣服的贫民,为贼寇缝制衣服,把彩线缝在贼寇的大襟上,以作为标识。这些贼寇到集市上采购物资时,被官吏随即收捕。贼寇很快瓦解,四散逃亡。当地人称赞新来的县长为神明。随后,虞诩升任为怀县县令。
黄其军
作于2023年2月28日(古历癸卯年二月初九)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