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车里听到了一首老歌,就是我接下去要说的这首【小雨中的回忆】。我是个很少听歌的人,尤其是现在流行的不管是通俗,摇滚,还是所谓的城市民谣基本一概不听,更不要说什么重金属,RAP和嘻哈音乐。偶尔想听也只是选择一些怀旧的老歌,比如一些古典曲目,上世纪60年代前的蓝调和乡村音乐,甚至少部分红歌和前苏联的老歌,我潜意识里甚至有些古怪地认为这些歌曲恐怕比今天的流行歌更有生命的活力,尽管它们已经距离我们年代久远。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年纪的增长所导致的自然结果。但不管怎样,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有一定音乐鉴赏力的人。所以,那天当我听到这首【小雨中的回忆】的时候,此前,我还真从没听到过这首歌的旋律,真的让我有一种眼前一亮,不,应该说是耳朵一震的感觉,我想就借此机会把这首小歌介绍给大家。先附上曲谱。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
这首歌是台湾的林诗达女士于1977左右创作的作品,刚好是我出身的年代。此前,台湾的歌曲我们也听过不少,从早期的类似于邓歌的那种充满南洋柔媚曲风的小情歌,到清新明快的校园歌曲,再到城市民谣以及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各种流行歌,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但这首歌明显的区别于以上几种类型。这首歌充满了一种神秘的气息,这种气息是一般的现代歌曲所不具备的。而这种特质正是我所珍视的好的艺术品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就像中国山水画里的留白,若有若无,总给人留下巨大的遐想的空间。下面我就简单从技术角度上说说这种特质在这首歌里的具体体现。
歌词方面的事我就不多说了,我对文字没有很强的感受力,说不好。我只说音乐的部分。
首先,从整体曲式上来看,这首歌很简单,没有任何华丽的地方,真的就像歌中所唱到的,就像一首信手而成的小诗,不事雕琢。前面四个乐句朴实地叙事,然后接着一个8度跳跃所代表的高潮部分,最后用一个次高音收尾的乐句表达一种怀念和怅惘的情绪,让整个歌曲在一种很空灵的氛围中结束,并引发人的无限遐想。整个的看上去,很有古典歌曲的味道,朴素,简单,自然。但你再仔细听,你会发现,她所表达的情绪又不是完全古典式的,她有古典歌曲的神秘感,但似乎又多了一些古典世界中很难找到的那种迷惘,不安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是很具备现代性的东西。这样,她就把古典和现代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了调和和统一。
那么,这种现代性她又是怎么实现的呢?这就必须要考察这首歌曲的音乐要素了,这需要一定的乐理和音乐史方面的知识。也并不太复杂,我们发现,这首歌的前四个叙述性乐句,有两个是4(fa)音结尾的,4音作为不稳定音,很少用来做乐句的尾音,尤其是在古典音乐作品中,因为这很容易造成整首作品处在一种飘荡,摇晃的感觉里,古典体系很难接受这种晃动感。而这首歌连续采用的这两个4音乐句,反而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歌者自问自答,无拘无束的状态,更突显了歌曲要表达的孤寂的主题。
然后还有歌曲后半段高潮部分采用的#5(so)这个音,这种非自然半音的应用在古典歌曲中也不常见,理由一样,因为这种比较乖张,我们现在可能更愿意称之为和弦外音的乐音在那个时代基本上是被认为“不好的”,大概就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什么靡靡之音的样子。此外,再加上歌曲高潮部分连续半音的连接,使得这种深具现代性的彷徨,探索甚至是一定的自闭性的倾向得到了抒发。这几个要素加到一起,就使这首歌曲的现代性完全地凸显了出来。她的确属于这个时代,她表达的是这个时代人们特殊的一种情愫,只不过她可能不属于那种嘈杂,张扬的现代,而是另外一种静谧,空灵的现代罢了。
总之,诸多要素的结合,曲式和结构上的古典,再加上内容上的“现代化”,造就了这样一直唯美的小歌。如果有空的话,不妨留意听听这首歌曲,我深信,她很有可能再度被世界挖掘出来,甚至很有可能引领现代音乐的某种倾向,从而成为经典的存在。
老实说,在此以前,我对女性音乐家总体上是嗤之以鼻的,我从来都认为女人在艺术上是没有什么能说得过去的天分的。但听到林诗达女士写的这首小曲,虽然我不能就说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但我要向她表示尊重,并且致意,感谢她给我们带来的这首美丽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