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有发现简书原来可以创作自己的文字之前,我一直以为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阅读工具。这正如我某天看到某篇文章的底下有位可爱的读者评论:我都不知道简书原来可以自己写,我一直拿它来阅读。
我就很想冲上去握一个手。
自从知道简书的定义是『创作你的创作』,我便对它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确实太久没让我肆意挥洒一下笔墨,心中厚厚一层尘埃都找不到宣泄的出口了。我需要一个地方来安放我的青春我的吐槽我的美好我的唠叨。
其实近年来能自由让人写文字的APP并不少见,但是像简书这样,面向的读者群是可能完全不认识的天南地北的一波人,发布出去的文章不像以往一样局限于QQ空间,朋友圈,少了一些“熟人包袱”,让我们这些爱好写作的人能更加畅所欲言。
最最看中简书的一点是,这里居然可以投稿,而且涵盖的专题内容十分广泛,没有年龄限制没有地域限制没有三五九等身份的差异限制,只要你能写能画能分享,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我觉得简书这个平台就像中国好声音这个大舞台。
喜欢写作的我们和喜欢唱歌爱好音乐的他们,本质上是雷同的。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和他们一样,心中怀揣着梦想,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放飞翱翔,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他们需要听众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渴望用自己的歌声去征服大众的耳朵。
我们需要观众来点评我们的文笔,渴望用自己的文字去打开读者的心扉。
我们也曾像他们一样以为有备而来,信心十足,以为自己一开口,导师就都会转身为你第一时间冲下来然后拼命说好话抢你。所以每次一气呵成写完一篇文字,我都会不假思索第一时间顺手就投了首页,然后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过去后,简信里弹出:
Sorry, 你投稿专题《首页投稿》的文章《一日之计|早起的人生体验不要太棒!》未能入选: 具体原因请看……
没错,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本篇将可能收到首页审稿君发来的第10封退稿信,我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没做好放弃的准备。
就像被导师拒之门外的好声音们依然可以通过努力与对一首歌的反复锤炼后卷土重来参加复活赛,从而获得导师们的青睐与赞誉。
于是我总结经验,决定在继续冲击首页的这条漫漫道路上,对自己接下来的“创作”做出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①文字需要反复打磨与推敲,具体到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个段落甚至每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斟酌。
我们总习惯性有啥写啥,自以为很滑溜地一气呵成,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其实一气呵成的可能是流水帐,白开水文,让人读了个开头索然无味便果断弃读而去。一气呵成的结果也可能是你一口气觉得写过瘾了,但是回过头来看早已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人家说“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
现在我希望自己每写一篇文字,都不急于按『发布』,而是存在草稿箱里,利用一些时间碎片再进行隔三差五地修改。
像以前给小朋友辅导作文那样,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凌乱不堪,尝试给她做了指点之后让其回去修改重写,第二次收上来,进步是有了,但还是不行,还有上升的空间,再次给她建议,回去修改重写……如此反复几个来回下来,拿最后的定稿和一开始的初稿对比,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这个修改的过程只能是自己来,你的老师或者是指点你的大咖只是给你建议和引导,最终怎么修改还是得亲自上阵,不然就极容易改到最后发现文章已经不是自己写的了。
②不必太过追求日更或一共写了多少万字,量变的最终走向必须要能转化成有效的质变才行。
有些时候为了凑字数,罗里吧嗦地写了一大堆下次看到可以让我们直接快狠准选择右键删除的片段,真的很没必要。
下笔前必要的构思,围绕想表达的主题,确定全文中心思想,文字尽量提炼而简洁,要言之有物,要尽可能让读者阅读了有帮助。
可能以前自己所理解的写写写就是随意地以自我为中心去铺开笔墨,没有站在读者的位置去考虑更多你文字的价值究竟值不值得让人进一步读下去,这是必须调整的一大点。
这段时间,通过阅读了一些专题或者首页的“爆文”,深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白学习的过程是阻且长的一条道,不过,明确了方向,坚持走下去就对了。
③先充电自己,切勿急功近利。
一切的积累都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慢慢的才能看到效果,所以这也是我给众多想在简书中一展头角,想用自己的文字赢得所有观众的转身,至少是首页大咖审稿师转身的简友们,不要太看重粉丝的数量,在你还没有点料之前,很多人关注你只是想跟你“互粉”而已。
我们在这里用心写文字,想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的出发点是对文学的热爱而不是为了2块钱的打赏而选择到这里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