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2点34,也许这些文字尚未雕琢完成,我又年长一岁了...
对于年岁的流逝,恍若如梦。
小的时候渴望长大,大一些回味童年,年长后“轻视”少年,中年“不堪回首”过去,到老方觉熬出门道,却也不能免俗地面对生死。肤浅地讨论一生,或有千姿百态,自己却也只能活成一种,如是而已。
深度思考
以前读到一篇文章《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当下我也默默问自己一句“自己可否还能静下心,深度思考”?或许如此刻般,打磨这些文字的时候,算是有做到吧。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被“速食文化”浸泡地不知所以了。如同抖音类App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很多人不屑,却占领了那么多人的屏幕?我想本质原因或许是:富有表现力的人,可以让更多的人不费神地感知这个“多彩世界”吧。重点在于:不费神!
是啊,费神是个头疼的问题,我们想做的事情往往很多:想感知世界、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想做一些别人不曾做过的事,可自己的行动力又偏偏差强人意。每个人都如此,那么那些“碎片文化、速食文化”的出现就“合情合理”了。因为它,满足了相当一部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反标签化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自觉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认同”,去选择,去靠近。曾经朋友告诉我,还有一个身份叫“斜杠青年”?他说我在坚持写作、努力工作,就像是个“斜杠青年”,而很多人也在努力成为“斜杠青年”。作为反感标签化的我,至今无法深入理解那些贴给人的标签是如何产生的。“斜杠青年”也好,“文青、伪文青”也罢,一个词汇的意义太过于狭隘,狭隘到我们好像只会用这些标签去认识一个“复杂立体”的人。
如何看待关注
我的内心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被关注的,否则也不会从纸上转到屏幕上。但我内心深处是更加排斥反感诸如“《教你如何写出爆文》、《这N条经验让你成为大V》”类的文章的,可偏偏他们常常出现在文章首推上。心怀“师夷长技以制夷”,我打开过这类文章,但我需要承认的是,心中的反感直接导致专注力的直线下降。最终的最终,就是带着各种“不情愿”草草看完。最后还要在心里对这篇文章画一个大大的×的。
然而,前段时间的一篇“关于鸿茅药酒有毒”新闻报道,让我对自己的行为还是做了些反思!且不论新闻中的医生以什么样的出发点写了那篇《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他成功地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度。我内心相信医生是不会为了做新闻而博人眼球的,但倘若他想阐述的是一件对人们好的事,文章却石沉大海,那又当如何?对于那些我们价值观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们到底该怀着一个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医生或许知道,没有雷人的标题,就没有关注。我也明白,速食文化讨厌,我们每天如大浪淘沙般在茫茫信息中淘,靠的或许正是标题。这种恶性需求在滋养这不正的风气,你越是想要写好东西,越是要题不对文地“博人眼球”!远不如资源匮乏的时代,你获得一件便是获得。如今,千万件摆在面前,却一件也拿不起来。资源明显是多了,只是我们觉得自己“时间少了”,长长的东西不再有兴趣,要的就是“压缩饼干”的“果腹感”。
松一点才能看清自己
最近不知是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有点大了,过犹不及在什么时候都是适用的。往往如我这种性格不够果决的人爱犯“呆坐着忧思、无一刻神经轻松”的毛病。在此刻,夜深人静,自己强迫自己放松下来的时候方能领会:自己不要总是崩着神经,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努力去做,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如同前年新年开始写公众号,每每因长时间不得空写下点什么,而“如鲠在喉”。而现在则是如释重负、心情格外舒畅的一刻。
此刻是0点36,确实在这点文字没有雕琢完之前,就长了一岁。
且先自己内心OS一句祝福吧!愿我认识的你,也开心快乐!!!
✔ 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总有期期,可以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