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一:
今天抄写了《尚书》中的《舜典》的一部分,传说舜把五种常用刑罚的图样刻画在器物上,以警示民众。以流放的形式代替刑罚以示宽大,其中以木条作为学校的刑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国的教育得历史就太悠久了。
之前,轰动全国的五莲二中杨守梅老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被辞退”事件,如果放在古代,恐怕必须要用木条打学生才对。最近人民日报发声说: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学生到底该不该打?看来本期公众演说特训营,可以把这个话题作为最后辩论环节的辩题。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一定是害了孩子的。而学校老师如果动不动就打人,也会把某些孩子逼上绝路啊。
收获二:
同样的一句话,阅读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跟对方的经历是有关的。所以,我们时常要觉察自己所说出的话,我记得有一次在滨湖的沙龙,我在阐述“尽量少听免费课,多参加一些性价比高的收费课”的时候,一个家长立即站起来,说“我就是喜欢听免费课,我不会交钱学习的”于是她就离开了。
为此,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还是尽量说话小心一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我相信这一定是调侃他的,不过却反映出NLP的精髓。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学习的过程,可能就是从牛屎向佛修炼的过程,把心中的脏东西清理掉,才能显现佛性。人人都是圣贤,人人都可成佛。先把傲慢去除,遇到不公正的时候,问问自己的内心,为什么我不能受点儿委屈呢?感谢情绪,情绪其实就是一个晴雨表,当你发怒归罪于外的时候,正好就是你觉察修行的刹那,所以乐观的人会看到灯塔,而悲观的人可能把它看成了炸弹。
昨天跟同事沟通的时候,我说我很少把自己跟别人的聊天截图发给第三方,即便是群里的朋友分享,我也会把名字和头像掩盖一下,我觉得这是对朋友的尊重。做咨询的人更要如此,尊重来访者的隐私,是道德底线。
收获三:
继续学习《书正宪扇》。
“故为子而谦,斯能孝;为弟而谦,斯能弟;为臣而谦,斯能忠。尧舜之圣,只是谦到至诚处,便是允恭克让,温恭允塞也。”
这段话是跟前面的一段话相对应的,前面说的是傲慢的人,没有孝悌忠。举例子举的是舜的弟弟和尧的孩子。而这段话是说,谦卑的人能够做到孝悌忠,然后说了尧舜之圣。我这两天正好在抄写《尚书》的《尧典》和《舜典》,其中歌颂尧的话是“允恭克让”,歌颂舜的话就是“温恭允塞”。这两句话当中都有一个允字在内,“允”就是指一个人的品德是诚信的,是谦逊的。
谦到至诚处,便是允。仔细揣摩这个“允”字,它的意思有很多,其中有答应的意思,例如允诺,一个至诚谦卑的人一定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它还有公平得当的意思,例如允当、公允,一个至诚谦卑的人当然也要做到公正无私;它也有宽容、理解、包容、允许的意思,一个至诚谦卑的人不就是如此吗?一个“允”字把一个人至诚至信,至谦至公的品质讲透了。
一个傲慢的人心中是有一些限制性信念的,例如他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强,不允许自己失败,不允许别人犯错误,所以就会生出很多贪念,控制别人,放任自己。事情如果不如己意,则会生出嗔怒来,如果自己有一些过人之处,则会痴迷其中,看不起任何其他的同道中人。我见过很多做家庭教育的人,一提起其他做家庭教育的就说是“妖魔鬼怪”,我也见过很多学传统文化的,一提起其他学传统文化的就说是“二把刀”。
所以,谦卑的第一步就是允许。允许别人做他们自己,凡是在人际关系中出问题的,都是因为界限感不清晰,要么是控制,要么是讨好。母子、母女共生相杀的有,夫妻、婆媳相互指责抱怨的也有,为什么自己搞得像个倒了八辈子霉的受害者?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不允许别人犯错。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审判他人。
谦卑的第二步是允诺。无论别人如何,首先自己要说到做到,这是对他人心怀恭敬的表现,有时间观念,约会的时候不迟到,就是一个基本练习。我上过很多课,经常出现准时到的人等待迟到的人,很多主办方都会延迟10分钟,其实这对于不迟到的人是不公平的。所以,不迟到就是对他人和对环境的尊重,在我的沙龙里,我通常不会等待迟到的人。从我做起,做一个不迟到的人,说到做到,诚实守信。
谦卑的第三步是公允。公允就是心正,就是中庸,因为心中没有私欲,所以对待人事物都可以做到不偏不倚。正所谓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到达这一步,我觉得就是接近天道了:无论站得多高,也不自持自傲,无论蹲得多低,也不卑躬屈膝。处于系统之中灵活而不张扬,立于系统之外学习但不干涉,这真是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