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第一章:大换血之氐人苻坚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苻坚有个历史使命。
易中天:苻坚灭前燕(鲜卑)、前凉(汉)、代(鲜卑),伐西域三十多国,实现了中国北方的完全统一。
艺凡:这是比后赵更大的成就。石勒没做到的,苻坚为什么能做到?
易中天:因为他对汉文化的热情更高。成为汉学家。据说他到太学视察时,提出的问题往往连五经博士都回答不了。
艺凡:这可真是胡人中的汉人。
易中天:汉学家苻坚不但自己喜欢读书,还让其他人也学习汉文化。
艺凡:他有汉臣吗?
易中天:有,王猛。当时王猛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东晋大将军桓温,另一个是苻坚,王猛是在考虑再三之后才跟了苻坚的。
艺凡:为什么选择苻坚呢?
易中天:他认为东晋和恒温没有前途。只要能成大业,胡人或汉人又有什么所谓呢?苻坚与王猛一拍即合,正如石勒和张宾。
艺凡:王猛到了这里,做了什么呢?
易中天:有了王猛,苻坚加速了前秦的汉化,同时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艺凡:这样的汉人,应该不止王猛一个。
易中天:事实上对于广大民众而言,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日子过得如何。而在苻坚和王猛的治理下,前秦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艺凡:前秦能够实现更大的统一,并非没有原因。
易中天: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苻坚的厉行改革肯定至关重要。王猛不畏强梁,上任之初就整肃风纪严明法制,狠狠打击不法分子,结果被既得利益集团和氐人上层贵戚一状告到了御前。苻坚决定亲自审理此案。有趣的是,苻坚的断案标准是儒家的。他问:朕听说为政以德,治民以仁。卿上任不过几天就杀人无数,为什么要如此严酷呢?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王猛说: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天下太平,当然可以一团和气;凶猾横行,就必须重拳出手。
听完这番话,苻坚很自然地把王猛理解为法家,理解为管仲、子产一类的人物。他首肯并支持了王猛的改革。
艺凡:苻坚也好,王猛也罢,都是儒法并用。
易中天:在依靠严刑峻法打击豪强肃清吏治的同时,他们也鼓励农桑,兴办教育,提倡孝悌,苻坚则一月三临太学。然而王猛却很清楚,不管前秦做了些什么,也不管他们做得多好,华夏正宗仍然会被认为是在东晋,因此临终前对苻坚留下遗言:臣死之后,万万不可伐晋。苻坚放声大哭,王猛的话却被当成了耳边风。
艺凡:那结果如何呢?
易中天:王猛去世八年后(383),苻坚悍然发动了意在吞并东晋的战争。
艺凡:结果又如何呢?
易中天:中箭后逃出战场的苻坚和他的部下,则听见风吹和鹤叫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甚至早在交战前看见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觉得像人形。于是苻坚对中华文明的最后贡献竟是留下了两个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艺凡:淝水成了苻坚的麦城和滑铁卢。
易中天: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迅速陨落了,尽管此前它曾是那样地闪亮。这可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中奥秘,难道不该深思吗?
艺凡:淝水之战又是怎么回事呢?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再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