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4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位年仅30岁的华人姑娘,她就是人称“萌姐”的张萌。
很多人在30岁处于职场焦虑期,而张萌不同,她已经拥有了一系列的身份标签:
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标签,你是不是有种错觉,这是一个30岁的人可以拥有的成就吗?简直是变态,难以想象。
三十岁,当我们还在思考人生路应该怎么走的时候,她已经做了很多很多。来看看她的人生轨迹。
完成这些事情,她只用了七年。七年怎么能做那么多事?她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这个疑问,再来看看萌姐的自律成绩单。
连续26年,坚持每三至五年训练一项“硬本领”;
连续24年,坚持记日记,每日自省;
连续18年,坚持每天早上5:00起床,开始读书学习;
连续17年,坚持每天1-2杯咖啡,保持充沛体力精力;
连续16年,坚持使用效率手册,规划自己的时间;
连续10年,坚持旅行学习思考,行走40+国家;
连续6年,坚持每年出版一本书;
连续5年,坚持创业迎难而上,从没想过退缩;
连续5年,坚持每年演讲100场以上,训练自己口才与表达(2017年400+场);
连续4年,坚持自主学习,构建新的知识理论体系;
连续4年,坚持与人为师计划,每年向50个人物学习;
......
很多人都有过梦想,但像张萌这样“变态”坚持的,真不多见。
只有拥有目标并把坚持当做一种快乐,才能享受到升级后的满满成就感。
此刻的你,想一想,今天,驱动你起床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1
你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你想要追求什么,决定了你怎么对待你的时间,决定了你怎么对待你的生活,也决定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一直处于迷茫状态,跟随大流往往是常用的决策方式。
而普通人和大神的区别在于:面对人生的关键时刻,大神能果断选择最优途径。而普通人往往由于避重就轻,而踏上平庸之路。
和大家一样,萌姐也遇到过不少人生选择题。而她的决策往往很干脆:
向前看,盯紧目标;从弯道超车,到变道超车。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张萌就有了“通过奥运志愿者成就外交梦”的想法。
而2005年,张萌考入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发现浙江没有志愿者名额。
怎么办?张萌做出了让人吃惊的选择:退学重考。
从上图不难看出,“留在浙大”明显更符合大众策略。而对于张萌来说,最后一栏中的“结果”意味着无法实现目标。
短时间内,张萌从理科转为文科,随后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并在2008年成为“奥运火炬传递手”。
当你真正想做成一件事时,眼里就会只有一个终点,从而完成普通人眼中的“不可能的任务”。
当你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时,你还会为找不到起床的理由而拖延起床吗?所以,驱动你早起的动力之一就是你内心深处真正想要完成的那一件事。
2
自律是一种习惯
越是优秀的人越自律,自律是对自己负责,是对自己的时间、身体、精力、梦想负责。
还记得科比的那句名言吗?
我知道每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
《速度与激情》的主演巨石强森4:30起来健身,所以才有如此完美的形象出现在荧幕前。
还有很多国内大佬,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每天5点前起床,百度CEO李彦宏曾说到“自己每天早上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并且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每天6点起床,却已经属于国内一众大佬里“起床最晚”的一个。
这个世界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天24个小时,不同的是每个人利用时间的情况不一样。也许有人会说,就算我每天不睡觉,也赶不上那些大佬啊。
我们不能简单的与这些大佬做比较,他们能有现在的成就,是很多因素造就的。而我们大多数人虽然没有他们的机遇,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平台,能不能在当下的平台有所发展,靠的是自己的努力,靠的是自己有没有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自律和成功之间,自律的人不一定非常成功,但一定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反过来成功人士都自律。
所以,驱动你起床的动力之一是让自己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3
做比想重要
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吗?从明天开始,给自己定一个闹钟。不要想等我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想我未来有多少计划,先行动起来再说。
在做的过程中,你会从中体会到内心深处的渴望,你会慢慢在行动中找到未来的方向,你会在一次次尝试中找到正确的路径。
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先做呢?答案是除了先行动起来,还能干什么。
换句话说,当下的你没有想到好的途径,再想一天、更多天能有多大进展?即使你有好的想法,没有实践验证,怎么知道是否能实现。
所以,做比想重要。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其实我们真的不值得去抱怨
在我们还在为起不起床纠结的时候
中国数千万的精英人士已经工作了好久
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不为自己的人生拼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