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70%以上的行为都是由习惯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将近30%的行为是有意识、通过大脑的思考而做出的决定。想想就很可怕,我们人生醒着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不受大脑意识控制的,不受意识控制的人生是茫然的;当然这对我们也并不只有坏处,习惯是意识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自我体现形式,习惯一旦养成了就不会轻易失去,比如走路、拿筷子吃饭、学会一项技能等等,这避免了无意义的重复学习。
因此,如果你能在生活中养成好习惯并且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生活状态,你将活出自我!
那么好习惯该如何去养成呢?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三个步骤:暗示、惯常行为、奖励。
举个例子,有个朋友做事情很喜欢拖延,明明知道自己拖延也特别想改变,可基本都事与愿违。朋友向我诉说,每次事一多就越不想干,感觉压力山大,干脆逛朋友圈、刷抖音、看剧以此来减轻压力感,可每次减压后都又后悔万分,于是在这种愧疚中匆匆完结工作,然后在心里暗暗决心下次一定不拖延,而下次基本都是和这次一样的手忙脚乱。感觉每次重要的工作都是在愧疚中完成,让他一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更没自信了。
其实这就是一个尤其典型的习惯化行为,相信大家都有经历过,我们都说大脑习惯于简单的事情,而本质是我们养成了一个拖延的习惯,当我们大脑得到工作任务重而难的暗示时,我们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从而得到放松自我的奖励。
人的本质就是复读机,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前,人们就会采取相同的行为、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情绪来处理相同的问题。而习惯的本质就是在特定条件下,触发特定的行为动作,来得到心中预期的奖励。
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每天做眼睛保健操,坚持60天,就可以得到1000元的旅游经费。说实话,这个奖励还是特别有吸引力的,事情也不难,但是后面我就发现还是有难度的,就是经常容易忘记做眼睛保健操这件事,后面我就规定自己每天早上起来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套眼保健操,每天晚上睡觉前再做一套眼睛保健操,这样就不容易忘记,这套眼睛操做起来还是挺累的,于是我给自己规定每个动作只做20下,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更加容易坚持了,刚开始我也只是要求自己每天尽量标准地做完就好。渐渐地,我便感受到了这个眼睛操对我视力和眼睛灵动性的益处。我便更加认真对待每天的眼睛操,时间不急时,我会拍下视频,发现不标准的地方加以纠正。
这件事虽然不是很重要,却让我一直铭记着,因为坚持着一种好习惯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