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中午在食堂吃饭,听到一组对话,当时听着总感觉哪里不对。当时对话如下:
某同事问一个部门经理说:“你家小孩多大了?”
对方回答:“我没结婚”
某同事:“啊,不会吧,你还没结婚啊?不可能吧,骗人的吧”
对方回答:“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很正常啊”
某同事:“你们部门不是还有一个单身,正好。。。”
对方回答:“我离婚了。。。”
这时,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已经能感到被提问者的无耐,我觉得应该能终止这个话题了,但是某同事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题对对方有什么影响,还在继续的提问着。
某同事继续问到:“当时没有小孩是吧”
这时对方已经不在回答了,而且已经岔开话题了。当时听到这样的对话,总感觉怪怪的,这两天看了粟津恭一郎的《学会提问:实践篇》这本书,才明白这组对话怪在哪里,书中说到这样的提问属于劣质提问,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情绪或者不想回答,也许提问者本身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提问很令对方反感。
但是我们每天都会和人打交道,那就免不了说话,或者提问。但是怎么把你提出的问题能变成优质问题,让别人乐意回答,而且自己也能从中学到新知识,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学会提问:实践篇》的作者粟津恭一郎,从事的工作是“高管教练”,工作内容就是不断的“提问”。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十几年如一日:怎么样提问能更有助于客户达成目标?怎么样提问能引导管理者获得更大的成功?粟津恭一郎告诉我们将提问分为四种标准:
一,轻松提问
首先,所谓“轻松提问”,简单来说,就是“改善与对方关系的提问”。
让我们想象一下,经验丰富的老销售面对初次见面的客户时会如何提问。应该是在不影响对方心情的前提下力求了解对方的提问,是逐渐探索人性、拉近彼此距离的提问,是被问者也能怀着轻松心态回答的提问。
需要注意的是,决定提问是不是轻松提问的,并非提问者,而是被问者。一个提问,即使提问者的本意是想改善自己与被问者的关系,可结果却适得其反,致使双方关系恶化,那它就不是轻松提问。
至于轻松提问的特征,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对方容易回答“。
比如,“最近打高尔夫的状态怎么样“ 这种半寒暄的提问。面对这个问题,被问者会回答”一如既往“,从而使双方开始交谈。
询问对方”乐意谈论的事“,也容易成为轻松提问。例如,“工作、学业、运动方面的成功体验”是多数人都乐意谈论的话题。再比如,问及同事或者朋友所痴迷的兴趣爱好或养生法,或是喜欢商业领袖、作家或艺人时,对方通常也会兴致勃勃地大谈特谈。
然后,要想制定出合适的提问,收集信息必不可少。
如果还没有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贸然询问别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方肯定会被吓一跳。最多给出敷衍的回答,弄不好还可能引发“我为什么要告诉你”的反感情绪。
最后,在抛出正式的提问之前,先推出准备阶段的面谈,即“预练”。预练阶段的提问,多是轻松提问。也可以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了随后抛出“精度更高”的提问,预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预练阶段,问的基本上都是对方方便透露的自身信息,比如在学校学了什么、在职场积累了哪些经验、和哪些人建立了哪些关系、基于怎么样的经历形成了怎么样的思想,等等。
二,劣质提问
所谓“劣质提问”,就是导致提问者与被提问者的关系恶化,并且不能促成对方发现、行动、进步的提问。也可以说是令被问者感到不快、悲伤、萎靡的提问。总之,就是会令对方觉得“凭什么问这种事”的提问。
看到这里,应该有很多人的记忆在复苏,不是想起自己以前说过劣质提问的经历,就是在脑海中直接浮现出了某个爱说劣质提问的人的具体形象。不过,肯定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想到自己也会在无意中说出劣质提问,所以大家需要格外注意。
“劣质提问”具有哪些特征:
1,没考虑到与对方的关系。
“你负债吗?” “你现在居住的公寓房间有多大面积?” 如果你是去房地产公司准备购买新公寓,对方有可能抛出这样的提问。但若是在其他场合,如果你与提问者的关系不深,这样的提问就会令你产生“我为什么要告诉你”的反感情绪。
2,毫无意义地追问对方的私事。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对尚未建立良好关系的人说出“你不结婚吗?” “你为什么不要小孩?” 等有关结婚、恋爱、生育、家庭关系之类的提问。
还有,“你不送孩子上补习班没关系吗?” “难道不是你干的吗?” “你为什么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到?” 等,这本《学会提问:实践篇》的作者粟津恭一郎告诉我们 “把提问者的价值观或主观臆断强加于人的提问” “对对方穷对猛打,“致其萎靡不振的提问” 特别容易成为“劣质提问”。
三,沉重提问
“沉重提问”是被问者“不愿回答”但“关系到发现或行动”的提问。提问者确信,这样的提问虽然难听,却是对方进步所不可或缺的,所以会故意如此提问。
正因为问到了对方“不愿去想” “不想意识到” “平时避免面对”的事。引起发现或行动的可能性才非常高。如果时机合适,效果可谓惊人。
由于这种提问会闯入对方不愿被人触及的领地,所以需要在使用方式上多加注意。
如果你想用沉重提问,请在已经与对方建立足够牢固的关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时机提问。另外,不要一味的抛出沉重提问,正是因为会导致心情沉重的内容,所以对方需要花些时间仔细思考。
“沉重提问” 与 “劣质提问” 相似,却有着确定性的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沉重提问” 的 “目的” 是共享。
为了不让对方产生“我为什么要问这种事”的反感,就需要确保对方认识到“他之所以问这么沉重的话题,是为了帮我达成目标”。进行“沉重提问”时,与对方建立牢固的关系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除此之外,如果没有目的的共享,就会变成“劣质提问”。
比如,有时父母向孩子抛出与考试、就职等有关的沉重提问,会引起吵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关系破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亲子关系尽管存在信赖关系,却没能实现目的的共享。
沉重提问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可以使用的对方和场合比较有限。也有的人不好意思向别人抛出沉重提问,《学会提问:实践篇》的作者粟津恭一郎告诉我们,沉重提问除了抛向别人,也能抛给自己,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利用提问的力量,解决残留在自己心里的“未完成”的事。
四,优质提问
那什么是优质提问,作者粟津恭一郎告诉我们,“能让被问者不假思索就乐意回答,并能为其带来新发现的提问,就是优质提问”
优质提问的特征在于“本质性”。就是询问事物的前提、定义等“本质”内容这一级别的提问。优质提问需要深入挖掘到5W1H:
时间(When)
地点(Where)
人员(Who)
对象(What)
原因(Why)
方法(How)
以上6项为提问的基本要素。
此外,询问“未来”而非“过去”的提问,以及“开放式”而非“封闭式”的提问,更容易成为优质提问。
那如何用以上6个基本要素提问呢?
例如,假设有个总经理认为“销售额比什么都重要”,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循5W1H,不断向他提出 “你是从何时开始持这种想法的” “你认为谁是提升销售额的关键人物” “为了提升销售额,你最重视的是什么” 等问题。
如此一来,你想详细询问的事必定会显现出来,然后即可更近一步,试着从多个角度抛出“那个信念为经营带来了什么好处” “你觉得你的想法向员工渗透到了什么程度”之类的提问。
此外,还可以就5W1H中的某一个,接连抛出深入挖掘的提问。
我相信我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只要掌握了“优质提问的技巧”,我也能变得比现在优秀。提升“提问的品质”,不仅能使我自己,也能使与我相关的所有人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不要把“提问的差距”造成“人生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