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还有洗衣店衣架
家里住人的一个特征是,住着住着,就会蹿出一些没用过的一次性筷子,或大或小的塑料袋,还有洗烫店的细铁丝晾衣杆。这三样在需要用时是很顺手的玩意儿,并且是高频,一旦使用结束之后就会心生嫌隙,巴不得全部扔掉,扔之前又会患得患失地觉得,总还是会有需要的时候吧。于是就放一边。倘若没有一定的收纳习惯,它们的生长就和藤蔓一样,是一片一片地绵延,有碍观瞻,如果那些收纳大师有什么一定要率先扔掉的东西的话,这三样肯定能够挤进前十名的。
遵循收纳意见,即便不扔掉,专门找一个箱子和柜子来置放,会产生另一个可怕的后果就是,你会彻底遗忘掉他们的存在。拿塑料袋举例,正是要用的时候,脑子里是不会啪的一个闪念,知道深处柜子里已经积攒了大批有待再次利用的袋子,而是对着营业员说,再加一个袋子吧。于是,家里的空间就这么失去了一点点小小的空间。按照当下北上广的房价来定的话,这部分空间也能值个千八百块吧。上千的地盘搁置价值几分钱的物品,摆在台面上,是谁都会觉得可惜的算术题。
生活不是这么计算的,真需要袋子的时候,就不是给它定价的时候了。合适的袋子带来的方便感和搬运力是无以伦比的,有搬家经验的人就会在搬家那几天同感此事的重要性,书到用时方恨少,各种尺寸的封装塑料袋也是这个调性。千万不要被那些环保人士的摆拍给诱导了,从感受上来讲,一旦上街买过几次汤汤水水的菜,不是超市那种已经给你处理完备,油光锃亮的精品盒装。那个装菜的袋子就没法看,除非是沥水很快又偏偏很磨手上面还印着某广告商的丑字logo的编织袋,丝毫不美观,就是用一百次还是那副脏德行的那种袋子。才是去菜市场的一种标配。用得顺手的,都顾不上美观,都成为长在身体的一部分了。没有买菜经验的人可以模拟想想自己家里那件被穿出很多线头,领子都洗松了的旧T恤。
那天简单收拾了一下,发现衣柜里面的细铁丝杆的衣架大约已经超过100条,这就说明这段时间我用干洗服务也超过了100件次,同时放在一起的还有粗放好用的宜家型的彩条衣架,这样在晾衣服的时候,不自觉就会对自己的衣服进行一番阶级划分,价格昂贵自己欢喜的就用好衣架,两头把衣领撑得满满的,挂起来很神奇,那种旧旧垮跨但又不方便扔的都一律用这种铁丝衣架打发了。想到万一有一天,我遵循收纳原则,把所有的铁丝衣架都处理了,这种划分的游戏,也就间接消失掉,不知会不会失落。
《寂静的春天》讲了,自以为把害虫都消灭了,换来一种层面的整洁宁静,却不知道破坏了生态,小鸟也生存不下去,春天来的时候,无处吟唱。我把家里那些看似垃圾的东西一扔了之,生活着,生活着,就总觉得缺了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