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岁的儿子从Youtube上找了一段折纸的视频,跟着学。
视频教的是折Ninja Star,还是比较复杂的那种。他折了一个小时,没有搞定,有点失去耐心了,不断找我帮忙。
我让他再多看几次视频,分步学。他不听,就在那里低头瞎弄,结果可想而知了。
晚饭之后,我和他一起做。我们把视频打开,看一步,暂停,学着做,做得不对就倒回去,再看一遍,直到把这一步做完。就这样,花了差不多10来分钟,搞定了,儿子好开心。
今天早上,他凭着记忆又做了一个,连着昨天晚上做的那个,都拿到学校里去了。放学回家,他说同学们都很喜欢,明天都要带一些纸过去让他教大家怎么做。我可以想象,他当时一定很得意。
到了晚上,为了明天能顺利地教会大家折纸,他又开始练习。没想到,过了一整天,又忘记了一些步骤,然后就开始各种抱怨和牢骚。
晚饭之后,我和他一起琢磨,又折了一次。
为了达到教育的效果,我告诉他,我要折一个超小的Ninja Star。
我花了差不多10来分钟,折了个1/4尺寸的Ninja Star。有几次也差点放弃,心里稍有抱怨(忍住了),还请教了儿子几次。最好,还是顺利地完成了。
通过这次经历,我有这么几个体会。
1、先要了解对方的困难是什么。
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在帮人之前,喜欢先“吹嘘”一番自己的成功经历,也不管自己的成功经历是不是对解决对方当前问题有用。
对方表现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用心倾听,设身处地地思考对方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更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在接下来的援助过程中配合更默契。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困难在大人眼里可能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总是说“老爸当初怎么怎么样”,“你怎么这么笨”,“这样这样一弄不就行了吗”……孩子可能会更急躁,甚至会放弃寻求帮助而放弃解决困难。久而久之,他就会养成,有困难自己搞定,稍有难度,就会暴跳如雷,然后放弃。
2、孩子遇到困难,什么时候开始帮助他比较合适?
当孩子做一些略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情时,经常需要寻求帮忙,我们什么时候帮很重要。如果一有困难就出手,孩子就是去了锻炼的机会。我们可以先教他一些快速入门的方法,引导他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引导的方法可以是先语言,再行动。用语言告诉对方怎么办,让他自己先尝试一下。如果失败了,鼓励他再试试,或者换个方法。发现孩子出现了急躁情绪,可以出手帮助他度过难关,但还是要鼓励他思考,自己动手解决。
3、和孩子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是很好的亲子时间
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不如和他一起完成一个项目,这样更能促进父子/母子感情。在完成项目(特别是对双方来说都是全新的项目)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教谁,谁更有权威。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孩子也可以指出父母做得不对的地方。
当通过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一个项目后,就好象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起攻克了敌人的一个桥头堡一样,那种喜悦和彼此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
4、育儿育己
人之初,本无性。所谓的“性”,和后天所处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自己首先要变成那个样子。在孩子小的时候,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给她做出好的榜样,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
孩子因为受挫而急躁,大人就要有耐心。孩子搞不定问题,开始抱怨,我们就不能抱怨。跟他们讲大道理,不如自己先做到,让他们觉得有耐心和不抱怨是很自然的行为。
5、挑战难度,让孩子体验一下大人是如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
和孩子一起做出一个略超孩子能力范围的事,他可能觉得这对大人来说没什么,他们看不到大人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这时,如果当着他们的面,做成一件超出他们想象的事情,那些在他们眼里,对于大人来说也很难做到的事情,让他们亲眼看到大人是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孩子更能体会到靠自己能力解决困难的可行性和乐趣。
6、珍惜和孩子的每分每秒
我家两个孩子,老大7岁,老二4岁。我能明显感觉到老大的成熟和老二的可爱。
3岁的差距也不大啊,可就是那么几年,老大已经褪去了很多幼稚和可爱,展现出了理智的思维。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一不小心,孩子就长大了。
人生最大的项目不是赚钱、不是事业、不是爱情,而是培养出有出息的下一代。有了这个最终目标,赚钱、事业、爱情都是这条路上的铺路石。
基石稳固了,目标自然容易达到,切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