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兜帅宫发布的第3篇书评。
对于村上春树,每个人都会给他贴上许多标签,比如一位终身长跑者,比如一位万年诺贝尔文学奖陪跑者——去年文学奖颁给Bob Dylan的时候,连我都有点心疼村上了。
当然,村上本人对于得奖倒是看的很轻,我很喜欢他谈到诺奖时说的那句“……一旦获奖就会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匿名性’,非常麻烦。再说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心意……”深以为然。
说回村上的作品,光看书名:《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海边的卡夫卡》,就很容易联想到一些词:“文艺”啊,“小资”啊之类。
这也是我十多年前看了那么多日籍作者的书,却执拗的没有翻阅村上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人人都文艺小资了,那么这些“小资”也不过是个无病呻吟的小子罢了!当年心高气傲,自觉深刻的我根本看不上这些东西。
这次会读《海边的卡夫卡》其实某种意义上实属无奈。我参加了一个读书活动,书单中罗列的小说类的书籍唯有这本是我还没有读过的,所以只好翻开了扉页。读了十分钟后我才知道十年前的自己是多么的肤浅,肤浅到居然只凭借一个书名就拒绝了一部作品。
书中叙述的故事基本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十五岁的男孩田村卡夫卡。自幼被母亲抛弃,受到父亲将会杀父乱伦的诅咒。终于在十五岁生日时选择逃离,踏上找寻自我的旅程。
另一条则是在一场奇异事件后失去读写能力,却能够与猫沟通,以空洞的躯壳扭转另一个世界的老人田中。
整个故事初读以为是科幻小说——开篇处掠过天空的不明飞行物、遭遇神秘事件而集体晕厥的孩童、一份份神秘的报告……
之后又以为是悬疑小说——田中杀死了Johnny Walker,死的确是田村的雕塑家父亲……
最后还以为是荒诞小说——收集猫的灵魂的Johnny Walker(没错,就是那个约翰走路,就是那个酒瓶上的Logo)、拉皮条的山德士上校(是的,就是开封菜的代言人)、天上掉下了竹荚鱼和蚂蟥……
直到看完最后一页,也没有解开一系列的谜团——应该说这本书其实也并没有所谓的谜底存在,就像村上说的:一切都是隐喻。
无论是似乎存在于平行世界的田村卡夫卡和田中老人、叫乌鸦的少年、十五岁的佐伯、幽灵的佐伯和五十岁的佐伯、两个迷路的卫兵、没有时间概念的村庄、出入口的圆形石头、死去的田中身体里跑出来的白色物质……一切都是隐喻。
生命的无力感和试图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求、青春的迷惘与找寻自己的希望、人生的欲望与世俗的眼光。两条主线的相互交织让这本书成了一部很好读却又很难理解的作品——文字和情节的架构流畅且引人入胜,有意识流的痕迹却又不像意识流的作品那么晦涩,书中留下的谜题在书中无法得到解答但又不妨碍读者欣赏。
读过之后如果愿意留一些时间来反思,或许可以获取一些自己的答案,但并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唯有反复品读才不负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