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华人首富《李嘉诚传记》的时候,有一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刻。
李嘉诚的父亲是旧时代的读书人,饱读诗书,在家乡的时候就是四里八乡的教书先生,很有学问。李嘉诚自己也说,一生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父亲。
但就是这样一位读了一肚子书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动荡年代,当战争来临,带着幼小的李嘉诚去香港谋生时,却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并在生了肺病时,因为无钱医治而黯然离世。
这件事情给我影响很大,因为看了这个故事,让我觉得读书人在如今这个经济社会,很难生存,更不要说获得巨大成功了。
但是最近看了著名演员陈道明的人生经历,我忽然不这么认为了,因为从骨子里,陈道明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他饱读诗书,甚至曾今被国学大师季羡林评价水平可以胜任北大研究生导师。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点清高,有点孤傲,看起来有点不合群的读书人陈道明,却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名利双收,而且口碑和人缘都极好。
这不禁让我心生好奇,想一探究竟,看看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这对于那些爱读书,或者读了许多书却仍旧不怎么成功的普通人来说,或许能有一些借鉴意义。
01
饱读诗书,或许是你取得成功的最好筹码
陈道明爱读书,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细节给我印象特别深刻。
记得还在中戏读书时,他的宿舍里没有电视机,只有书。桌子上,床上,到处都是书。
而他书读到什么程度呢?
冯小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曾说,陈道明是中国优秀演员中读书最多的一个。
著名学者季羡林大师曾评价说:陈道明的水平,可以胜任北大研究生导师。
由此可见,陈道明读书多,学问深不是浪得虚名。
而他爱读书,也为自己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身书卷气,一身文人风骨,满腹的才华,都令他在如今浮华喧嚣的娱乐圈中显得如此的卓尔不群,特立独行。
也正因为如此,向来比较难以诠释的知识分子形象,帝王形象,在陈道明这里才显得如此的举重若轻。
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厚德载物。陈道明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事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坚实基础。如果不是饱读诗书,满腹的才华,一身的儒生风骨,他就不可能将《围城》中有点酸腐、有点不羁,有点玩世不恭,又有点清高的民国文人方鸿渐形象演绎的如此经典传神。
连《围城》作者钱钟书都说,陈道明的演绎,让他看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还有《中国式离婚》中的知识分子宋建平,一地鸡毛中的机关小公务员小林,《归来》中的陆焉识,这些经典的社会底层知识分子形象,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打底,没有对知识分子心态的准确拿捏和深切体悟,怕是演不了那样的活灵活现,那样的入木三分。
如果没有满腹的才华,他就不可能将那么多帝王——康熙的青年到晚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开创大汉基业的汉高祖刘邦,演绎的如此到位,如此深入人心,举手投足间,有帝王的贵气,霸气,傲气,和——真实。
近些年,读书无用论喧嚣尘上,让许多人对读书的意义和价值也一度产生怀疑。但是从陈道明身上,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想要成功,读书能起多大作用。
可以说,正是读书,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他和别的演员区别开来,也让他拥有了入行30年一直立足于影视圈最顶端的资本。
02
专注所爱,将它打磨成你最拿手的绝活
陈道明演戏是出了名的敬业。
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里的青年溥仪时,这部戏拍了四年,他研究了这个角色四年。
当初接拍《围城》方鸿渐一角时,为了将方鸿渐这个角色拿捏到位,他曾多次拜访《围城》的作者钱钟书老先生,希望他能给些意见或建议。虽然最后老先生也没给他什么具体的建议,只让他放开了演,大胆的演,想怎么演就怎么演,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建议呢。
后来,陈道明几经琢磨,体悟,于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到如今都堪称经典的民国酸腐文人方鸿渐形象。
就算是到了今天,已经是影视圈的顶级男演员,陈道明对演戏的投入和专注也还是始终如一。
正如他自己所说:“你要尊重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才能尊重你。”
当初拍《我的前半生》时,陈道明经常在拍完自己的戏份之后,站在旁边看年轻人拍戏。正如他自己在宣传《我的前半生》时所说,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不能总按照过去的经验来演戏,而自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为的是看看现在年轻的演员是怎么演的。
正如同剧组的马伊俐对陈道明的评价,她说陈道明虽然是老演员,但他非常擅长于观察年轻演员的肢体语言,为此还向每位年轻演员学习,甚至让很多80后90后演员汗颜,这种学习的态度是很多80后90后需要学习的。
陈道明对演戏的专注和投入,有一个细节特别令人印象深刻。
就是他每拍一部戏,都会全清投入到这个角色中去,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每次进组拍一部戏,从进组穿上戏服开始,一直到戏份杀青,他身上的戏服一直都不会脱。无论是回家,或是住酒店,都是一样。这常常引来路人的侧目,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投入,他塑造的角色,很多时候都会让人觉得他就是那个角色本人,比如《康熙大帝》中的康熙,比如《围城》中的方鸿渐,比如《黑洞》中的大反派聂明宇,比如《归来》中的陆焉识,都是如此。
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他曾说:
很多电影、电视剧,你一看就知道衣服是假的,是服装,因为这衣服没有长在演员身上,永远都像是借来的。
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化身’的过程,就是这个衣服要化在你身上 ,怎么看都是你自己的衣服,而不是给你的一件戏装。
所以,我会把这个衣服附在我身上,拍6个月,我就附6个月。
曾志伟曾这样评价他:“陈道明是特别值得珍惜的对手,很少看见可以这样沉下心去认真表演的演员”。
台湾城邦集团总经理何飞鹏在他的职场修练术《自慢》一书中提出,每一个身在职场的人,都应该用心打造一门属于自己的绝活,任何时候,只要祭出自己的这门绝活,就能够秒杀绝大多数竞争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陈道明不正是如此么?他用了30年时间,将自己在表演方面的技艺打磨到近乎出神入化的境地,而这,正是他如今年过六旬,仍能在变化迅速的演艺圈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对于不论身处哪个行业的我们,相信都有启迪意义。
03
超然物外,始终保有心中的一方天地
陈道明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北大毕业,后来在大学任教。
他自己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酷爱读书,尤其喜欢读中国古典文学。
不仅如此,他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在拍《围城》的时候,因为经常去钱钟书家里请教,看到钱钟书杨绛两人淡泊宁静,简朴至极的生活,陈道明很受震撼,觉得自己跟两位大学者相比特别浅薄。
从那以后,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是大为不同。平日里深居简出,在家弹琴,画画,为妻子女儿手工缝制皮包。很少参加聚会应酬,即使参加,也是急着赶紧回家。
文艺家殷谦评价陈道明说:为了避免拘俗守常,他除了读他喜欢的一些书刊外,他从不看电视。陈道明待人接物总是诚恳坦率,只要和他打过交道就知道,他从不虚张声势疾言厉色,也不自以为是,他的心灵宁静和宽容,在他那里几乎找不到无法调和的纷争。
陈道明自己也说“孤芳自赏已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因为要孤芳自赏,你就必须坚守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至少,它还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正是这种孤芳自赏,这种超然世外的人生态度,让他在娱乐圈这样一个名利场,始终都是一股清流,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这样的人生态度,除了让他在娱乐圈这么多年一直保有极佳的口碑外,也让他拥有比一般演员更高的格局和境界。这对于他的成功,何尝不是一种助力呢?
最后总结一下,陈道明作为一个骨子里有点传统,有点老派的知识分子,能在今天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获得巨大的成功,跟他读书多、爱读书,沉下心来,数十年如一日专注打磨自己的演技,以及在演员职业之外,始终保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一方心灵天地这几个原因,密不可分。
希望我们也能从国宝级老戏骨陈道明老师身上,学到一些能应对职场困境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