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哪吒电影上映之后,圆圆就一直想抽出时间去看。前几天好不容易处理完了手头上的事情,下班时间比平时早了一点,便迫不及待在闺蜜群里发出了邀约。
可等了很久之后得到的回复却都是到了月底工作都堆积在了一起,忙得焦头烂额连9点钟下班都成了一种奢望。
于是我有些不解地追问了一下,你们平时都不做工作计划的吗?怎么所有事情都放到了月底处理?
没想到她们居然异口同声地回了我一句,“做了计划有什么用呢,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还不是有一堆事情没来得及处理”......
作为一个习惯于提前做好规划的人,圆圆不太喜欢“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但这种现象又常常发生,很无奈,却又不能不接受。
后来在无数次被打乱了工作节奏之后,倒也慢慢摸索出了一些应对的门道。
01
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
以终为始:
凡事从最终要达成的成果出发,分解出过程目标,一切行动都围绕着实现结果展开。
以终为始要求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先明确目的,也就是你的终点是什么。我们需要先明确自己的终点,才能知道如何奔向终点。
例如,圆圆有一次在进行框工营工作坊的内容优化时,对于具体的环节设置一直犹豫不决,便跑去找主持人商量。主持人在听完我的想法之后,抛给了我一个问题:
在工作坊结束时,你期望他们学到哪些东西?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有何种帮助?
从这个终极目标出发,再去回顾之前的工作坊内容,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哪些东西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需要调整的。而关于具体的流程优化,怎么做也自然很清楚了。
02
OKR目标管理体系
OKR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它的全称是Objiectives & Key Result,分为目标和关键任务,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其优势在于可以让你的目标更加聚焦,在聚焦的同时还可以保持目标的主次分明,层次有致。
这个策略,是我从进入YouCore当实习生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的。结合工作坊的活动时间,我们的目标制定一般是以2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在每一个周期开始之前,需要提交下个周期的目标以及目标拆解表。
在目标拆解表里,我们会把总目标拆解到每一天。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我们可以聚焦到当天的关键任务上,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那一天需要做些什么。
而与此同时,工作复盘必定是每天下班前的最后一项任务。因为光拆解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在采取了行动之后还要进行回顾总结,沉淀今天的内容或者对比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思索差距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弥补措施,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03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很多朋友迟迟没法完成任务,则是所谓的完美主义在作祟。
他们忍受不了一丝丝的不完美,总是卡死在细节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汇报,也要在PPT的模板、字体样式、动画效果上反复调整。
精益求精从原则上来说并没有错,但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旦你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那其他的事情,自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
像圆圆之前写文章的时候,也常常会觉得某个地方的表达是不是换一种方式会更好一点呢?于是就开始卡死在那里,一直研究着要怎么调整它的用词、语序、语气之类的。
这样做的结果常常就是——我不出意料地又一次拖了稿。类似情况发生的次数多了以后,负责公众号统筹的小姐姐便换了一种方式来给我布置任务:在第二天下班之前把初稿提交了。
在限制了时间、又不需要完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写文章的速度确实快了不少。而较之以往字斟句酌的情况,我发现后面的这种方式反倒能够给我更加充分的时间去对文章进行润色。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同时把自己的初稿发给其他同事浏览,让他们也给予一些修改意见。
所以,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先把事情完成了,之后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再进行完善。一如学生时代的每一次考试,老师都会跟我们强调说,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题就跳过吧,先把后面的题做了。
一张卷子的完成,较之某一道题的完美解答,总是前者的分高一点。而职场上每一项任务的完成,又何尝不是一张卷子的提交呢?
小结
抱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人,往往是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有所欠缺,或者在大脑潜意识里设定了限制,不想动脑去思索最恰当的解决方式。
而为了突破这些限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们需要先养成一些更有效率的工作习惯:
1. 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
2. OKR目标管理体系
3.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END---------
原创文章,写作不易,转载请获得授权并标明出处,欢迎留言交流,或者关注公众号:框工营深圳框区,查看更多职场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