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和市场前景
7、8年前,博客曾经红极一时,后来它逐渐被QQ空间、人人网等更新颖的产品形态所取代。在信息大爆炸和移动互联的趋势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开始往轻量化、碎片化发展,多图少字、短篇幅的文章越来越成为主流。但即便是在浅阅读泛滥的时代,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热爱读书,乐于享受文字的快感。这就是简书这一类产品所存在的意义。
可以满足哪些需求?
系统地表达思想,记录生活;
靠写作获得别人的认同;
靠写作获得经济利益;
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交流、学习;
功能结构
总体感受
简书采用了极简的设计风格,在视觉上有一种独特的文艺气质,我相信很多用户都因为这一点被吸引到。它提供的文本剪辑器也非常好用(PC上),虽然功能不如word那么完备,但能赋予人写作的欲望。简书的投稿—审核制度保证了好的文章出现在好的位置,特别是首页的文章,通常质量较高。一篇文章能不能被点击,怎么取标题至关重要,简书的作者在这方面都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或者说是审核团队下了功夫)。首页而论,有一种读精品杂志的感觉,非常愉悦。如果完全依靠产品自身的运营团队来审稿、推荐,并不能充分调动作者的积极性。所以简书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类自媒体的开放平台——专题,任何用户都创建自己的专题,吸引其他人来投稿。作者通过专题获得流量和粉丝,专题通过作者获得好内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形成良性的循环。
为了提高社交属性,简书专门开辟了一个“简友圈”的频道,用来显示简友的动态(谁关注了谁,谁喜欢了什么文章,评论了什么等等)。很多做内容的APP都有一颗做社交的心,因为做成之后的好处实在太大了,但真正做成的产品寥寥。简友圈在我看来是一个战略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的功能,所以它的产品团队在这一块也保持了克制,没有在社交方向上过多的深挖,比如建立社区荣誉体系,好友推荐等等。归根到底,简书是一个以内容为纽带、弱关系型的社区。
作品如何获得曝光机会?
1.首页投稿。这是最容易获得阅读量的方式,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方式。编辑团队必须设置一定的内容门槛,来平衡首页文章的质量和数量。文章水平足够高的话,还能作为APP消息推送。
2.投稿给专题。可以一稿多投,只要是用心写的文章,基本上都会有专题收录,带来的流量效果与该专题的关注人数成正比。这个入口位置明显不如首页。
3.被自己的粉丝阅读。主要靠自己文章的口碑积累,这是一种正向循环,写的越多,粉丝越多;粉丝越多,阅读越多。
4.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传播。简书的用户量毕竟不能与微信,微博这样的巨无霸相比。简书上的文章阅读数要想破万,必须得借助社交网络来获得APP之外的流量。
最后的总结
UGC平台比一般媒体的运营难度更大,如何保护原创?如何在内容上做价值引导?如何划分用户的层级,激发用户的创作激情?如何制定好的曝光机制让每个作者获得合理的展示机会?这些都是非常考验产品设计者能力的事情。简书上基本上实现了读者-作品-作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能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同时阅读数一直也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从高阅读量的文章类型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简书用户中所占的比例应该相当大,为这一批典型用户量身打造一些栏目或功能,组织一些线下活动,个人认为也是非常值得去做的方向。反过来讲,如果简书并不想局限于成为一个校园APP,那就要想办法如果让自己的用户更加多元化,降低校园气息对简书气质带来的影响。
在盈利模式上,简书仅仅尝试了“读者打赏”功能。如果不依靠传统的广告来盈利,简书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但这恐怕是目前最不着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