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海边的卡夫卡》这本书的缘分,追本溯源,应该是始于跑步的习惯。2012年初,我开始跑步,渐渐地,跑步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因为喜欢跑步,偶然发现村上春树的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当时下了电子版,翻了几页没看下去,但是却多多少少开始认识村上君。
村上春树,一个热爱跑步、喜欢爵士乐、不太爱说话、在别人评价中有点文艺的岛国大叔,很奇妙的,还没有完整读过他任何一部作品,我已经对他产生深深的好感,我在我所读到的他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文字中找到了一些共鸣,是属于同一类人或者有类似经历的人才会产生的一种情感。然后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去读他的书。于是,我在网上搜寻村上春树的作品,终于在广袤的书海中遇见了这本书,并决定将这本书作为我阅读村上的第一部作品。
其实,读这本书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快乐的体验,有时甚至感觉有点压抑和费解。的确,村上对这本书的定位是想写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而这本书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从小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并决定在十五岁生日到来之际离家出走,奔赴陌生的远方。在书中的人物大岛眼中,田村卡夫卡君是一个“十五岁的、有暴力倾向的、患有强迫幻想症的出走少年”。在我看来未尝不是这样。从一开始,田村卡夫卡君就一直在和一个“叫乌鸦的少年”对话,而这个“叫乌鸦的少年”其实就是田村卡夫卡君的内心投射。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很多事情你分不清到底是梦,还是真实的存在,好像主人公从头到尾都活在现实存在的和自己幻想的两个世界之中,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提出各种假设,又不断地在内心和自己对话,和自己抗争。村上在书中说,哪里也不存在旨在结束战争的战争。我想到一种心理学上的机制,叫做精神交互作用。精神交互作用是指注意集中于某个感觉,此感觉变得过敏,这个感觉的过敏,更使之注意固定于此感觉,此感觉的注意进一步互相作用,感觉越来越过敏的精神过程。这似乎是书中村上关于战争的隐喻之一,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很多和自身、和外界的战争,而我们总是难免陷入一种自我抗争,而成长就是一个从自我抗争到自我认识并自我接纳的过程。书中田村卡夫卡君在逃避又在追寻事实的真相,在奔赴世界边缘的过程中遇到的人——樱花、大岛、佐伯,在他们的帮助下,并通过自我审视,最终走出自己深陷的泥潭,重新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选择重返现实的生活中,勇敢地生活下去。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之二是村上的“文脉”,通常我们读一本小说在前面部分如果遇到疑问,在小说的后面,至少在结尾,我们都会找到答案,可是这部作品不一样,我总是以为问题的答案即将揭晓,可是读到最后,作者也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这就是村上的“文脉”,常识性逻辑和理性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各种各样的“隐喻”。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村上这种“文脉”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而这样的作品通常是发人深思的。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之三是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自由、关于孤独、关于战争,关于在这本书我所能读到的村上想要传达的东西。有时候感觉一本小说里的人物其实每一个都不是又都是作者本身,作者通过书中的每一个角色,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和观点,然后有时候我们又在这些角色身上看到或多或少自己的影子,这就是村上说的,“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之四就是村上的“脑洞”,其中觉得中田那条线脑洞是比较大的,而中田和猫的对话写得尤其有意思,可以看出村上真的很喜欢猫,也可以看出村上有趣的一面。
有人说,村上春树写的书总是很轻,就像一只温柔的手轻抚你的心,关于《海边的卡夫卡》,我读的第一本村上春树的书,至此才算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