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古往今来,是我们的传统,从小我们被告知“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当我们长大了,我们进入社会,我们看到那些当年爱读书成绩拔尖的人,并非就是那个混的最好的人,我们又被告知“读书人并不能代表什么,死读书也赚不了钱”。
01. 太多人对"读书"存在疑惑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每天扑面而来的推文,为你概括知识点,给你整理读书笔记,分享学习心得...
我们说,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上班途中/等天梯/排队中...匆匆点开一篇文章,快速瞄了几段,往往一篇文章都没看完,又匆匆关掉,因为也许你正要去开一场会议,而这匆匆一扫,好像脑海中什么都没有留下。
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快餐时代,很多人无法再静下心来,拿起书读上哪怕一小时,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读书”二字产生疑惑。
知乎上,微信上,随便一搜,可以看到大量跟读书相关的议题: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
“读书和不读书,真的可以过不一样的人生吗?”
似乎,有太多人都越来越难以理解读书的意义。
02.真正爱读书的人都这样说
对读书的意义,迷惑不解的人,大概都不是真正爱读书的人。
“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董卿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曾国藩
肯定读书所带来的意义,同样也可以找到大量如下的文章:
“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过的是不同的人生”
“读书才是女人最贵的面膜”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是时候读书了”
有人提问号,自然有人答叹号。
那些真正爱读书,懂读书的人,都不曾轻视过读书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读书并不能保证一定会你带来直接的利益,但她终有一日能让你站在人群中与她人不同。
03. 读书的意义-交给时间
说起读书,我想起了我弟弟。
我有一个比我小一岁的表弟,从小顽皮捣蛋,是真正的混世魔王,他皮糙肉厚,光着脚就能山上田里到处跑。
那年入学,他各种逃课,父母打骂也根本管不住他。
第二年,我读二年级,他留了一级。
在他读三年级之后,因为我姐姐姐夫在当地的镇上教小学,他便被安排到姐姐身边念书,那时候在我眼里,我姐夫是个非常凶非常严厉的人,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弟弟那三年都很守规矩,成绩也上升的不错,开始变得懂事了。
就这样正常的升入初中,我们同校,就在我们都以为他也会像普通学生一样,哪怕成绩不是特别好,起码规规矩矩上学。然而,他还是受到当地的一些专门当混混的人的影响,打架,不尊重老师,自己选择退学出去打工。
那一年,他读初一,我初二。
14岁的他,未成年的他,离开家,去城里打工,那时候的他在工地上,干装修。一开始我们也经常劝他回来继续念书,他均置之不理,回家也很少,而我也还小,并不太懂外面的世界。
就这样过了三年,有一天他突然说,“我要念书”。没有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改变他的到底是什么?
那年,他从初一重新念,我读高二。
从此他和一群比自己小3岁的伙伴们一起念书,初中,高中,大学…
今年,他读大二,我毕业两年。
而他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他了,懂事孝顺家里的好帮手,逢年过节他下厨,今年暑假一段时间他爸爸生病住院,他一个人在家负责房子的装修,同时照顾老年痴呆的奶奶,每天的吃住行安排的妥妥当当。见到村里的每位长辈,他都会称呼聊天。他的臭名已经成为村里的美名相传。
我不能说这一定是他继续念书带来的改变,但我想说他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虽然迟到了3年,但在漫长的几十年人生中,这3年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