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性思维——改变你的无助状态
你有没有过一种无助感?
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找谁去诉说?感觉全世界都在背朝自己,只有一个人孤军奋战,痛苦是自己的,别人无法体会。
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无非都是与我们预期相悖的事情,轻则是负面评价、无情的拒绝,重则是身体有恙、生活变故。遇到这些问题时,我常常有种无助感、无力感。然后,整个人就不好了,轻则心情压抑、丧失动力,重则不思饮食、多日无精打采,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进度。我把这种个人的负面感受归咎于他人或事件本身,而不是反省自己,从个人身上寻找问题、找突破口。宁愿沉浸于负面情绪中、消耗自己,也不愿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面对问题时所呈现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一种思维模式——夸大了外界事情和评价结果的影响、低估个人对事情的掌控能力,这在《终身成长》一书中被称为僵固性思维。作者在书中指出,僵固性思维人人皆有,只是会在不同的场景出现。这个原因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解释,即习得性无助——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所以,在一开始遇到某个问题时,用怎样的思维去面对尤为重要。逃避惯了,自然会形成僵固性思维;而努力惯了,自然会形成成长性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就是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仅此而已。而这种相信正是推动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向前一步”的动力。对此,《终身成长》中给出了许多案例。当我们选择积极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逐渐摆脱负能量的时候,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提升个人对问题的掌控能力,不断强化我们对于“能力发展”的积极态度,并成为习惯性的自助者。
著名球星科比在他的球衣退役仪式上说了这样一段话,“想想那些你早起努力的时候,那些你熬夜奋斗的时候,那些你不想工作、太过疲惫的时候,你实在不想动弹,但你还是逼着自己,坚持下来……那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
谁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除了开篇所说的外界所带来的负面事件,在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受心理和身体的极限,巨大的心理压力或者疲惫不堪的身体。此时逼着自己向前一步,需要强大的自控力,而这种力量源于义无反顾的相信——我可以变得更好,可以因为这一步而变得更好,当我变得更好时,那种感觉真的特别好,我会享受那种特别好的感觉!
《终身成长》一书在最后给出了通往成长型思维的几个步骤:
接受:认识到自己的固定性思维,出现频率以及他们带来的危害。
观察:明确是什么激发了固定思维模式,它出现的场景,当发行固定思维出现的场景和原因时,要给予充足的观察时间。
命名:给自己的固定思维命名,然后更加平静理性地面对个人的固定思维。
教育:固定思维的出现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但它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所以,我们要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纠正固定思维。逐渐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再受挫折后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
设立成长型目标:对比两种思维模式,思考如何利用成长型思维改变自己的行为,制定一个计划。然后思考何时何地和用什么方式让你的计划更加具体。思考用什么方式让你行动起来,将计划付诸实践。最后,就是不论感觉多差,都要这样去做!
成长型思维也好、僵固型也为也罢,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因而改变并非易事。但就像成长型思维者所做的,只要向前一步、一步又一步,直到积聚起足够的势能、形成习惯,便能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