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感想:
【引言部分】
1、高远的目标是人生哲学的首要成分,这意味着,如果你缺少生活中的高远目标,你就缺少条理清晰的人生哲学。哲学生活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就是实现你生活中的高远目标的策略。
🤔:目标、三观、方法论,生活这条轨道的前进是需要这3个要素的共同支撑才得以前进和抵达。每一站都是一个小目标的完成,然而终点的方向,很少有人清晰的知道。我迷迷糊糊的前进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下车,或者什么时候加点燃料,就沿着轨道往前,好像是被生活控制着。
2、和几乎每个人一样,我对缺少人生哲学的生活感觉很舒服,日子都用来寻找一个“富裕、社会地位、快乐等事物的”有趣的混合体。换句话说,我的人生哲学,可以被慈悲地叫作享乐主义的开明形式。
🤔:有的人说信仰是人最底层的热爱,有信仰的人知道每一步都是在靠近自己的终点站。但是缺乏信仰的人,对于生活是随大流地度过,他们习惯这样地节奏,习惯用自己去换取更多的财富,用财富换取更多的外在的快乐,就好像拥有了就是占有,而占有了就是幸福。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外在的快乐一旦被时间冲淡,那种感受来的格外的落寞。
【第一部分】
<第一章>哲学对生活感兴趣
1、也许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通过阅读古代那些创办学校的哲学家的著作,为自己创立一所虚拟学习。
🤔:如果没有一个这样的学校,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为自己创立一个虚拟的学校呢?我可以拥有很多老师,他们有的精通经济学,有的擅长伦理学,有的对物理学尤其热爱,而我们通过与这些人在书里对话交流,让自己有所成长。
2、他们认为人们应该享受生活所能提供的良好事物,包括友谊和财富;只要他们不紧紧抓住这些良好的事物不放就行。的确,他们认为我们应该定期中断自己对生活所能提供的事物的享受,花一些时间去仔细思考我们从正在享受的事物中所遭受的损失。
🤔:良好的事物是可以带给我的快乐的。比如友谊,朋友之间互相分享带给我们愉悦;比如财富,财富可以让我们去帮助一些人,或者为父母增加一些需要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享受这些良好事物的存在,也可以承受良好事物的不存在。本来良好事物并不是人本身的必需品,只是生活的添加剂,当我们过度去索取良好事物的时候,我们的欲望沟壑便会越来越深。
<第二章>最早的斯多葛主义者
1、当有能力获得满足时,为了得到更多,所以不幸福。
🤔:人很少会说:我很满足了,哪怕会说,也只是当下,当他遇到更吸引人的事物时,她便想要去争取去占有,而争取的过程中不乏出现消极情绪,类似:压力,崩溃等。其实,人间难得是清欢,拥有时要懂得满足,而不是觉得还会有更好地值得自己占有。
2、对于斯多葛主义者来说,一个人的德行并不取决于,比方说,他性生活的历史,相反,这要取决于他作为人的优秀程度——也就是他对生而为人应有的作用发挥得多好。
🤔:德行的意义,从古代的阐释来讲更有深意。生而为人的作用,从一个小我,到一个更深更广的角度来看待之前被渺小化的我。我可以是堕落的,我可以是卑微的,我可以是自私的,但是这些样的我对于生而为人的仅这么一次机会,有价值么?第一次生而为人,不是应该需要好好的寻求一个有价值有德行的生活吗?此生不枉费,莫等年迈终来悔。
3、一个斯多葛学派的圣人,就是“没有虚荣心,因为无论别人说他好还是说他坏,他都漠不关心”,他从不会感到悲伤,因为他意识到悲伤是一种“灵魂不理智的收缩”。
🤔:很惊艳的一句话“灵魂不理智的收缩”,灵魂是一个生动的形像,它更好地维持在永恒的愉悦上可能才是平衡的,但是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各种消极情绪的影响,而灵魂因为不够理智出现了不断的收缩,此时的灵魂是不平衡的,或大或小的改变,让灵魂中有若大若小的杂志进入,不纯的灵魂将慢慢的被吞噬掉那份愉悦。
<第三章>罗马斯多葛主义
1、斯多葛主义认为,享受生活所能够提供的好处并没有什么错,只要我们在享受的方式上小心谨慎就行,特别是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就必须准备好放弃这些好处而不感到遗憾。
🤔:这句话和第一章的摘要2很像,再次摘要的意义是为了重点告诫自己,可以心诚淡然的去接受那些美好的事物,同样可以大大方方的放下那些美好的事物,不是必然的占有,而是偶然的拥有。
2、在刑场上,当他的朋友为他的命运哭泣时,塞涅卡却责备他们,他问,他们的斯多葛主义都给了他们什么?
🤔:这句话很有画面感,读到的时候整个脑海都有一种电影场面,而让我感动的是是,塞涅卡面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并不是恐惧和怨念,而是面对朋友们对于他的命运哭泣的时,依然在告诉他们,斯多葛主义对于你们自己的意义不要因为这些外在的刺激而轻易放下,也许这就是根深蒂固的信仰,无论生死,都在心底,面临死亡,身体可以终结,但是信仰不能。
3、从根本上讲,我们需要使用理性来赶走“所有那些使我们激动或使我们受到惊吓的事物”。如果可以做到这点,就可以保证有“无法被破坏的安宁和持久的自由”,我们就能体验“坚实的、永恒的、无穷尽的愉悦”。
🤔:联系第二章摘要里生动的灵魂一句,当我们的灵魂足够强大,可以调动强大的理性去对抗外界的一些不稳定事物时,那么灵魂本身的状态会是平稳的,安宁的。这就好像灵魂是一个大的城堡,而理性是城堡外的大的保护罩,任何外在的入侵,理性都第一时间去解决处理,而在理性保护下的灵魂则可以享受坚实地愉悦。
4、爱比克泰德希望他的学生符合两个条件:“第一,渴望从哲学中受益;第二,理解献身哲学所带来的将是什么。”
🤔:当我们去学习这本书的时候,同样可以问自己这2个问题,我读帧数,是想从哲学中获益吗?还是只是为了好奇或者是新鲜感;我学习后能理解献身哲学所带来的将是什么吗?也就是我读完这本书,我想哲学给我带来一些变化么?还是读完就好了。我看到书名的时候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很枯燥的书籍,会有很多长篇大论来灌输头脑。但是我还是有兴趣阅读,因为哲学对于人而言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哲学一般是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情后总结出来的富有可行性的思想指导。我是希望去了解哲学,也同样希望在了解哲学中对自己的思想有所启发,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
5、任何有可能治愈疾病的方法也有可能给病人带来不适。
🤔:这句话是我喜欢的第二句。过于真实的一句话。有的东西可以治愈痛苦,比如酒精,比如麻药,比如新的恋情等,但是带给我们的并不是完全的快乐,而是在当下的处境中一点点的麻木,而当疗效失去时,不适感立即反映出来。有的东西可以治愈疾病,比如开刀、化疗等,但是这些过程中都是病人忍受各种不适感和痛苦感而踽踽前行的。不要妄想美好的东西总是轻易获得,没有付出的代价,是不会从内心去觉得他是真的美好。
6、每日之始告诫自我:今天我会遇到干涉、忘恩负义、傲慢、不忠诚、恶意、和自私——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冒犯者的无知,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造成的。
🤔:这句话让我联系到了《思维改变生活》里的关于不良情绪如何处理的章节。这句话也适合于现在每天对自己说。我今天就实验了下,当有同事说出我不喜欢的话或者无意冒犯或者有意冒犯的话时,我都在内心告诫自己,记得理智,懂得无知,记得开心,懂得宽容。
7、所以,马可有很好的理由在他的《沉思录》中做出这样的结论:“生活的艺术更像是摔跤而不像是跳舞”。
🤔:这句话跟第5局摘要联系起来更适合。生活的艺术更像是不断摔跤,不断去治疗的过程,不断摔跤教会我们什么值得珍惜,不断治疗是在忍受不适感之后慢慢地懂得满足。
8、现代人很少看到采纳一种人生哲学的需要,相反,他们倾向于把日子用于努力工作,以便能够买得起最新潮的消费品,他们坚定地相信,只要买购了东西,就能过一种既有意义又令人满足的生活。而且,即使这些人明白了购物之外的生活还有更多内容,他们也不可能在对人生哲学的追求中转向斯多葛主义。
🤔:这样的描述又是一种电影场景,作者仿佛是在导演一部电影,而每句话都是电影之外的旁边,我们是里面的演员,演着我们追求的那种貌似光彩的生活,我们貌似特别沉浸在这样的生活中。但是旁边的声音冷冰冰地刺进了我们的内心,这样的生活除此以外,还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