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
有研究也表明,人的遗传基因里都赋予了每个人正常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但由于语言环境和语言教育的差异,造成了很多人的这些潜力都没有充分的被开发出来,这就造成了无数的低语言能力者,这些人——他们可能会听但表达能力确特别弱,他们可能会说,但却不能正确传达和总结所听到的内容;他们可能虽博览群书,但却不能文不加点,挥洒自如。想一想这说的不就是我自己嘛!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人的一生中语言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然,语言的学习却是不容易的。就像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说的那样:“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学一门外语是这样,在孩子刚开始呀呀学语的时候也是这样。那如何在最开始就给与孩子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孩子快速的完成语言的发展呢?
新西兰特伯雷大学沟通障碍系教授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语言治疗师,医学作者安妮·巴克在《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一书中给出了他们的建议——那就是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孩子0-6岁的时间里,从说话,阅读,游戏,三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完成语言能力的学习和培养。
一、说话,重复不变的描述
研究表明,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塑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性语言能力的塑造,二是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塑造。
在孩子有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识发展起来之前,我们必须得先为孩子的沟通能力做训练,这个时候,宝宝还不会说话,他们最主要的沟通方式还表现为哇哇大哭。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停地,不厌其烦的,重复描述我们的生活,说给宝宝听。
比如在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对宝宝说:“宝贝,我们来换尿布吧……这是你的房间……这里是换尿布的地方……我们先躺在换尿布的台子上……先把衣服解开……再把腿拿出来……这是你的脚趾头……我们现在要把脏的尿布拿掉……擦擦干净……臭尿布拜拜……洗一洗……现在好干净啊……我们来换上干净的尿布吧……把脚丫伸进裤腿里穿好……换好了……我们可以去玩儿了。”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宝宝反应就像我们在例子中出现的……这就是给宝宝的反应时间,最好要有眼神的交流,有夸张丰富的表情。
另外要注意叫宝宝的名字,跟他们描述他们关注的事物,比如,当你准备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你可以抱着他跟他说,(孩子的名字),我们现在要去玩滑滑梯了,到了滑滑梯的地方,你可以对他说(孩子的名字),这是滑滑梯,我们现在要一起来玩滑滑梯了。
当宝宝有了表达性的语言时,我们要注意重复他们说的话,把他们说的词用在简单的句子中,一两个词就够了,描述他们作出的每一个举动,句子要简单。
当宝宝想表达自己时,让宝宝自己说完想说的句子,错误的出现意味着进步,不要去模仿他们可爱的发音,让孩子先去理解,问问题,然后根据回答继续。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就可以给孩子示范简单的句型,注意关键词,用正确的读音重复孩子的话,不要评论他们说话的方式,随着孩子的成长,语言的不断发展,在说话时要慢慢加入基础词汇,在指令中要加入基本的概念,颜色和数字。
二、唱,读,投其所好的阅读
研究表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期,在幼儿阶段一定要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儿歌是学前儿童最早接触到的一种儿童文学形式,它以其短小精炼、朗朗上口的特点,成为学龄前幼儿语言学习的范本最好的材料。在孩子能读绘本故事之前,最好的语言能力训练方式就是唱儿歌,最好是用家乡话来唱儿歌。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
又比如《一只哈巴狗》,一只哈巴狗,站在大门口,眼睛黑油油,想吃肉骨头。一只哈巴狗,吃完肉骨头,尾巴摇一摇,向我点点头。
这些儿歌可以当我们在陪宝贝玩的时候,唱给他们听,也可以当做要睡觉时的摇篮曲来唱。
当孩子慢慢长大可以看绘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在阅读中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和孩子一起看简单的绘本,读书中的图片,让宝宝自己翻书,看配图丰富的书,在图片中找到孩子会说的词。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并且要长期得保持这种兴趣,在一起阅读时可以提问,让孩子通过阅读来思考,来表达,通过书籍来讲述孩子的世界。
等孩子再大一些,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们就可以给他们阅读复杂一点的图画书,像经典的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等等。带有感情的阅读是孩子对于绘本故事产生兴趣的很重要的一点,卢梭曾说,口音是语言的核心,它使语言具有情感的真实感。
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我们在带着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不同角色他们说话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语音,语调,甚至你可以做出不同的动作表情,来模仿这些动物,这样的话,孩子,不光会感觉很有趣,而且还会很容易理解语言的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爸爸妈妈有时间能够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去近距离的看一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绘本故事里的小动物们,边观察,边给他们讲解,等到下次在阅读,或是再看到这些动物的时候,他们一定能灵活的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对于这个故事,这些动物的看法。这就是要让孩子在实际的情境中去理解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去运用语言。
三、玩玩玩,在游戏中感悟
幼儿的天性是玩,所以没有什么比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更好的了。
不论是孩子处在接受性语言发展时期,还是处在表达性语言发展时期,用唱儿歌玩游戏,在游戏情境中学习理解语言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效果是非常好的,并且这类记忆会伴随人的一生。
我们从幼儿时就开始上学学习各种基础知识,但真正能在我们的脑子里留下根深蒂固影响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而儿时的儿歌游戏,尤其是和自己关系亲密的爸爸妈妈一起玩的儿歌游戏,这类的记忆几乎是不会忘的。
比如我自己现在就对自己幼时的一些儿歌记得很熟,我也会和我的孩子来玩一些我觉得比较容易加入情境的儿歌。
像《小老鼠 上灯台》这个儿歌,就是一个适合爸爸妈妈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和孩子进行游戏互动的一首儿歌。
小老鼠 ,上灯台,偷油吃 下不来。叫妈妈呀, 妈妈不在。骨碌骨碌滚下来,骨碌骨碌滚下来。
再比如《拉大锯》这个童谣,拉大锯,扯大锯,锯木头,盖房子。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甥,你也去。这个童谣在孩子能稳定的坐好了就可以和孩子玩的,拉着宝贝的双手和他一边拉一边唱,孩子会感觉非常好玩的,而且在这个游戏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双手手臂的力量,还能锻炼孩子的背部力量,可谓一举多得。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常听的《拍手歌》也是一个不错的儿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这个儿歌也可以一边玩一边唱,一边让孩子接受语言表达上的刺激,更能让孩子在韵律节奏中感受身体,粗大动作也得到了训练。
这些儿歌游戏我觉得即便是孩子上了幼儿园也是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玩的,那除了儿歌游戏,在阅读中,我们也可以进行故事的游戏,边给孩子讲故事,边和孩子做游戏,像在绘本《小鸡球球》系列里,每一本都是一个故事,有不同的小动物,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情景表演,分角色朗读,边表演,边朗读,孩子一般都会很喜欢这种方式的。
有研究也表明,儿童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理解不同语言形式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也就是说, 儿童通过对不同角色扮演时说不同的语言来显示他们关于语言的理解。儿童对语言理解的敏感就出现在学龄前期间就是0-6岁的阶段。
在一项研究中, 研究者要求 4- 8 岁的儿童用手动木偶去扮演不同的角色, 甚至是最小的儿童也理解不同社会地位的传统特色。当扮演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成员或男人的角色时, 他们就更多地使用命令性语言, 当扮演次要角色以及女人角色时, 他们使用更多的是礼貌用语以及间接行为。
歌德曾说过:“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彰显一个人基本能力素养的标志。而这种能力却不是一天两天就是可以养成的。
玛格丽特·麦克莱和安妮·巴克认为:“0-6岁是孩子学习言语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语言装置系统将完全卸载。因此,父母应该牢牢抓住这个阶段,适时引导,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语言天赋。”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许真的可以追溯到童年,至少在语言的发展上是这样的,因此想让你的孩子高人一等,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就从现在开始训练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