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为上将军
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出自:《庄烈帝 上卷 弱冠天子》。
原文: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意思是说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心有大志但在表面却很平凡的人,可以封很大的官。
01 古代将军出征前的任命仪式目的是什么?
在古代,将军统帅士兵、军队出征,通常都是要举行隆重仪式的,无论战斗多么紧急,出征也要召集全体成员一起聚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告诉士兵,这次出征谁是主帅,你今后要服从谁的命令。
既使不是在皇帝身边出征,也要举行仪式,宣读出征的命令是谁下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保证部队步调一致,统一指挥,统一思想,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02 谢玄创建的“北府军” 是魏晋时期最强的军队吗?
在东晋谢安担任宰相时期,有这样一支军队,那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北府军”,创始人叫谢玄。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他一直受谢安器重。他的母亲叫阮容,和阮籍、阮咸同族;父亲叫谢奕,曾任桓温的司马,谢玄自己也做过桓温的部将。
桓温曾说:谢玄到了40岁,一定能做军事统帅。果然,谢玄在谢安的引导下创建了“北府军”。
东晋的朝廷一直软弱无能,原因是皇帝始终在做“和事老”,平衡几个大族的关系,就像一个“名誉主席”,没有实权,要看地方大员的脸色,打仗基本靠地方军阀。一旦实力最强的荆州兵造反,建康就吓得发抖,哭着喊着徐、兖二州的军队来救驾。
谢安意识到忧患无处不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没有嫡系部队,就像现在没钱一样,说话也不硬气。
他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今东山等地区)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后来又兼任徐州(今苏北等地区)刺史。
于是,一流的军队“北府军”(又称“北府兵”)就此诞生了。
03 “北府”是什么意思?
徐、兖两州基本合二为一,治所心,类似于现在的省会,在京口(今镇江)。
京口在长江以南,东晋时属于扬州,兖州、徐州在江北,相去甚远,豪无干系,相当于这个省的省会放在了另一个省的地盘上,太奇怪了吧。
原来从东晋初,京口虽然是扬州的“亲生儿子”,但早就“过继”给了徐州,和徐州成了“父子关系”。
当初,祖逖渡江避难,到达泗口(今江苏徐州)后,被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后来他继续南下,就住在了京口。祖逖誓师北伐,也是从京口渡江北上。
苏峻攻破京城后,北方的“流民帅”郗鉴为了围攻建康,也是以京口为作战大本营。平定叛乱后,郗鉴任徐州刺史,大本营也在京口。
当时东晋把徐州、兖州、青州这三个州以及扬州的晋陵郡划为同一都督区,郗鉴就是这个“大军区”的负责人。
因为京口处在建康的东北,而且管理的地盘多在北方,所以习惯上称为“北府”。
郗鉴在世时,为了安置北方的流民,从中挑选精壮的人,训练组军,成了“北府军”的雏形。因为作战勇敢,桓温曾说:“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
谢玄到任后,整个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扬州,和京口聚居着北方的流民,谢玄大规模地招募,日夜操练,威震大江南北的“北府军”正式问世。
04 这时候的东晋根本就不弱,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东晋北边的流民势力仍然保持了强盛的实力,东晋借助流民的力量在此构建了强大的军事机器。
北府军、荆州势力并存,是一只百战精兵,打过多次灭国大战。单论军团战力,在江南地区开打,北边人就不是对手。所以东晋不缺精兵和名将。看似不多,但整体实力并不弱于后来的刘宋初年。
第二、淝水之战前,北方外族势力没有对东晋造成过空前的军事危机,东晋一直的口号都是还复旧都,而不是偏安。所以东晋人心上并不“恐北”。
第三、谢安当国,桓家家主又是个深明大义的,所以东晋能最大限度的战争动员。
第四、在北方汉人,甚至鲜卑人心中,认为东晋为天下的正统,前秦打东晋是为不义。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汉族政权这样的幸运其实不多。
无戒365日更营挑战第62天
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