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人们习惯面无表情,喜怒哀乐不表露出来,走在大街上,你看到的都是一张张面无表情僵硬的脸,大家行色匆匆,冷漠而警觉。在上海田子坊或者阳朔,你却很容易感受到外国人迎面而来的时候给你的友好目光(仅限于刚到中国不久的那种)。 朋友在加拿大,她说上电梯,会有不熟悉的人向你微笑;你到几楼?报出楼号,他或她总先一步替你按按钮。路上遇到陌生人,他们远远地主动露出笑脸,很亲切地跟你打招呼,像认识了很久,让你如沐春风。
现在的社交软件太多了,很多交流都看不到对方表情,反而让我们疏于对自己表情的管理,由此影响到语音语调。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更容易敏感,我更容易被别人膈应到。
人们渴望互相关注,但是很少人可以做聆听。我看到我有个做程序员的朋友,他没法控制自己的眨眼频率,眨眼代表着你在观察和思 考,眨眼过多的他显得慌乱而俗气。我还有个厨师朋友,他嗓门大,喜欢一直瞪着眼交流,会让对方紧张。
我在努力,努力面对人的时候表情自然一点,可以随时可以去扑捉和感受对话中的幸福感,眼神里对他是一片星光绚烂。可是我做不到,纵然心中千回百转,我给人的印象仍然是不能控制的低档的逗比或者暴戾,或者是一种冷漠和傲气。有时候我也累了,累的慌,我想,要不,我也做个没有表情的人吧,不关心任何人的问题,永远处于思考,冷漠,扑克脸,不置可否,这样也就不会轻易被人看穿,被人欺辱。
13年那年,我还学过仪态学,公司组织的,就是那种导师一节课得2万元的高级礼仪课,嘴巴里叼着一根筷子,学习与人交流的时候要入戏微笑。梦想自己能像戴安娜王妃一样优雅从容,一笑倾城。可惜华丽丽的失败了,过后依然如故。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擅长聊天,不擅长与人沟通,包括我自己还没有发掘自己身体的能量,进而控制表情,一次次想放弃,想做个没有表情的人。
我努力想让别人知道我的思想不空洞,我在思考,而情绪和表情总是给人一种我很白痴,我无所谓的印象,有些人说话畏畏缩缩,不自信,豁不出去,在公司面对很多人看到别人的表情,我容易紧张,紧张下来,整个人也缩下去了,其实这或多或少影响了自己的职场晋升和感情之路。
遇见看对眼的人,是很容易的,但是我不知道怎样展现出最美的自己,我为了让自己不要展现出天生的皱眉模样,不停的说俏皮话,不停的调侃,找话题,希望互动,却弄巧成拙。
也许是学生时期那时候我们都是为了应付中英文教学,都是机械式地读。语音语调都是平的,听起来都像是在应付。
看到人们都在戴上面具,都肆无忌惮地让自己的语音语调平淡如水。尤其现在微信用多了,打字也好,语音也好,有时候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一丝寒意,也许就因为一个2元的红包没发到位,你就能得到一个骗子的称号和一些莫名其妙的表情包,玻璃心的我,特别珍惜连微信交流都处处能为人留有余地的朋友。
现在的社交时代遵循线上交流多,线下碰面少,走路坐车吃饭上班睡觉都在看手机,我们也就更加荒废了表情管理,在中国,没有表情管理学校,大家忙着赚钱忙着勾心斗角,是在太忙了。我从小就看到爸爸对外人热情风趣,在家里对妈妈面目狰狞的吼叫,我在想,为什么不能管理下自己的表情,更得体一点,即使您是个农民。而结婚之后,我发现我,仿佛被下了咒语似的,他和他们一家也会对外人露出穷人淳朴可信的微笑,而在家里嘚瑟而专横,想白眼就白眼,在你背后面露凶光指责,等着你出错责骂。他们不知道怎样分享快乐,也不喜欢被你分享快乐,他们觉得你你神经兮兮,而当我面无表情的时候,他们才觉得你正常了。
从明天起,做一个面无表情的人还是表情恰当的人?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